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水逆結束的第二天,就接到朋友的好消息,說他66歲老父親的退休金問題成功搞定了。不但退休金從700/月提高到了4100/月,還一口氣補了十幾萬,算是當地社保局對老先生過去幾年漏領退休金的補償。

雖然是理所應得,但還是有一種財從天降的感覺。全家人都挺開心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

朋友的父親——我尊稱他伯伯,年青的時候在A省任職。

在勤勤懇懇工作了22年以後,因為工作出色,伯伯被鄰居C省的一個企業看上,邀請他加入。這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叫人才引進了吧。

伯伯考慮再三,決定接受這家企業的邀請。於是舉家搬遷至C省。那年是1994年。

新城市、新工作、新環境,一切都是新的。伯伯全家人都在努力融入新生活裡。就這樣順順當當又過了22年,伯伯退休了。

而伯伯的兒子,也就是我的這位朋友已經唸完大學,開始在魔都工作生活。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pixabay

兒子長成,自己當然就可以安享退休生活了。不過鬧心的事來了,伯伯發現,他工作了44年,每個月的工資才700塊錢。

向以前的同事打聽,人家一個月至少也有上千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啊,伯伯在從A省調職到C省任職的時候,當時的人事部門少給他辦了一道手續,以至於他的連續工齡變成了只有後來這22年,前面那22年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丟失”了

然後在新單位沒有馬上參保,託了好幾年才辦,以至於最後伯伯的工齡沒有算齊全,等於他參保還不滿15年。

所謂工齡,指的是我們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這段工作時間。連續工齡是計算工齡的一種,一般是說我們按組織要求進行工作調動、學習、服役的連續時間。

過去在計算社保待遇的時候,這個工齡特別特別重要。

伯伯“被丟失了”22年工齡,又丟失了“參保”依據,心裡當然不舒服。

每個月的退休金太低了,雖然兒子說不差這點錢,可是那畢竟是自己應得的。何況這麼一“丟”,彷彿在說那青春正盛的22年,就這樣莫名被抹去了。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pixabay

一開始老先生想著也只能認倒黴。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有一天伯伯在整理舊物的時候,翻到一件“寶貝”——

2000年初的一天,他突然想起自己調職這事兒好像缺個什麼“證明”,於是就找了廠裡的領導給自己寫了一份證明,蓋上了相關單位的公章。就這樣,這張不起眼的紙,就留存了下來。

這張紙,成了“退休金事件”的重要轉機。

伯伯當即回到C省,找了當時的經辦人、找了當地社保……總之也是費了一番周折,向社保局說明情況。

最後的最後,“退休金事件”終於畫上圓滿句號——伯伯的退休金從700/月一躍升到4100/月,還多拿了十幾萬。伯伯開心得合不攏嘴,好像白得的似的。

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freepik

朋友家的“退休金事件”,因為所涉及到的工齡從6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所以工齡的計算有些複雜。但現在簡單多了。

因為從80年代到90年代,國家陸續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工齡也逐漸轉變為繳費年限或者參保年限。只要上我們的社保賬戶一看,繳費年限一目瞭然,也可以查詢到各種明細。


社會越來越進步,信息越來越透明,但我發現大家的想法也越來越多了。我看見身邊有些人或主動或被動的開始“少交社保”或者“不交社保”,主動的那方說:

“不交養老金,把這錢拿去投資,收益更大。”

被動的那方則被勸導:

“你多拿點錢,改善生活,想幹嘛幹嘛,不好嗎?”

好嗎?肯定不好啊。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freepik

第一、社會保障是社會福利。誰不愛福利?


我們都知道,國家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一共是四險一金——以前是五險一金,今年3月,生育保險歸入醫療保險了。

參考一下2018年上海市的社保繳費基數,大致是下面這樣的: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上海2018年最新的社保繳費,那時生育險還沒歸入醫保

假設你是上班族,

那麼自己要交的社保費用比例和公司交的部分,分別是這樣的: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稅前工資一萬,那麼到手是8130元,而公司實際上付了13820元。

所以啊,那些不想給我們交社保的公司,他們想在每個員工身上省下38.2%的人事費用,卻告訴我們說這樣我們可以多拿19%的現金。

實際上呢,我們不僅僅損失了3820元的隱形工資,更損失了未來的社會保障。這種損失不可衡量。

同樣的,不按足額交社保的,佔便宜的是公司,損失的也是我們自己。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freepik

第二、社保基數的增長,不一定比你自己理財攢錢差。

有些人會說了,

“為什麼要交高額社保,我老實繳稅,與其交社保等著貶值,不如自己經營收入,不用政府養老不行嗎?”


對於這樣的,我只想說,圖樣圖森破啊。

我媽有一個朋友,原來在一個事業單位裡做一個邊緣職位。後來事業單位改制,單位給了職工們兩個選擇,

要麼,拿一筆錢,自謀職業。

要麼,提前退休,變相下崗。待遇什麼的統統下調一半。正式退休後併入社保。

一筆錢買斷的那個方案呢,給的錢還真不少,相當於當時未來好幾年的工資。就好像現在你一個月工資1萬,單位說,給你50萬,你離職。你幹不幹?

我媽那個朋友覺得有了這樣一筆“鉅款”,可以自己做點生意,或者拿去投資,賺那麼點工資應該不難。於是她就拿了一筆錢,離職了。

之後她折騰這折騰那,基本也沒掙到什麼錢,因為沒有再正式參加工作加入社保,老年的生活挺悲涼的。

而她的一些選擇第二個方案的同事,雖然在變相下崗後,生活變得困難,也琢磨著各種謀生方式。不管當年成功或是失敗,至少老了老了,還能有一份退休金拿著,看病也能報銷大部分。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圖/freepik

其實,社保養老金真的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東西。

首先,養老金的收益真的很不錯。

養老金領取由兩個賬戶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取金額=

個人賬戶的儲蓄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基礎養老金領取金額=

(全省上年度員工的平均工資+全省上年度員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公式有點長,劃重點就是

養老金的增長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準。


什麼叫社會平均工資?大白話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指數。

有多少人能夠幾十年來一直跑贏國家的經濟增長?

我見過太多人,做生意也好,炒股票也好,風光了幾年,又跌落神壇。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傲立巔峰一輩子。

那養老金的增長有多穩?

我給你看看這十五年來歷年養老金漲幅表,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最近幾年有所放緩,是隨著並軌和經濟的放緩而有所減緩。

其次,養老金屬於極低風險的投資。

中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養老金屬於國家信用層面的產物。

我們買保險的時候還會擔心保險公司萬一倒了怎麼辦,而養老金?根本是毋庸置疑了。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我們過去講家庭資產配置時,說過理財金字塔,

工作了44年,一個小失誤,退休金少拿一半:社保這件事,千萬別省

其實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錢分成幾個部分,

保命的錢、花的錢、用來投資的錢。

社保就屬於保命的錢,一切商業保險的配置,都要儘可能建立在優先配置了社保的基礎上。

所以社保不但不能省,還要堅持交,足額交。

因為世事紛擾,若命運無情,至少這是我們最後一方退守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