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看世界》:精英人生屬於勇敢努力的人


十二月初,一個朋友發了微信,丟了張圖片過來,是一本書的封面,叫《好好看世界》,朋友說:“推薦給你,覺得很贊”,讓我看完之後和他說說讀後感,因為他想看看不同人看完會有怎樣不同的感受。

信息化時代讓人養成了碎片化了解,所以,書還沒到手時,就百度上搜索出書的大概內容,這本書由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主持人李好編著出版,書中採集了《一站到底》熱門選手蒲熠星、郭文韜、王照宇、彭雪茹、李思易等來自哈佛、牛津、劍橋、清華、北大等全球24所頂尖名校的學子精英撰寫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他們自己的留學故事,以及留學給他們的人生和職業帶來的影響。

書裡留學故事很多,每個人只有短短几頁,但這些“精華”卻是真真實實用他們留學多年的一點一滴組成,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刻苦又精彩的人生記憶。

現在,書看完了,從自身心理情緒上來總結幾點觀後感:

《好好看世界》:精英人生屬於勇敢努力的人

01

看過這麼多學霸的求學路,第一反應莫過於震撼:高校和名校實在天差地別,經歷過四年普通大學的應試教育後,再去看這些名校,會發現,與應試教育強調分數即評價學生優良中差的模式不同,在這些百強名校中,教學重在培養,拿牛津大學英語來說,學校教的不是學語法、背單詞,而是直接讀英文原著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思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刻苦讀書是最基礎的,但讀得好不代表你會很優秀,學校強調全面發展,尋找自己未來想要發展的道路,所以也會全力幫助你築夢和教你成人,每週都會邀請世界各地出色的政治家、企業家、諾貝爾獲得者等名人與學生互動交流,甚至每週會有院系晚宴,給出許多有儀式感的環境和氛圍,區別了傳統的死讀書,讓學生從中感受文化和知識的魅力。

主人公們在畢業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名校帶給他們的除了知識深造,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真正地學會了思考的能力和做人的品德,不論從事金融、時尚、或者學術研究等,身上都會透著一種對工作和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想,這才是真正大學所在的意義。

02

學霸的人生很精彩,看過之後,心情自然很難波瀾不驚,而是滿滿的羨慕與嫉妒。可時間很公平,一天只給我們24小時,我們的一天平庸無比,他們的一天恨不得是別人的兩天甚至三天,於是開始有了反思:

人分三六九等,有的人身在天堂,有的人流落凡間,甚至有的人自墮地獄,不是上帝的不公,而是我們自己沒能有勇氣突破侷限,沒有毅力孜孜不倦,更沒有衝勁去實現夢想,這就是普通人和精英最大的不同。

普通人屬於行動上的矮子,有夢遲遲不飛,日復一日,對陸地安全圈形成依賴,也就成不了飛鳥;精英則是行動派決心者,書中有一個主人公叫遊一堃,最早知道他是因為看到有關他旅行的文章,在這本書裡,他是馬德里康普斯頓大學的留學生,其中,有一段是描述他備考德語的經歷,每天學習超過12個小時,上課背單詞、吃飯背單詞、如廁在背單詞、連睡覺都在默背單詞,82天的自我封閉式德語學習,讓他如願以償申請到歐洲大學項目的獎學金,拿到了前往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的交換名額。

另一位是哈佛大學的劉愛舟,“學習忙的時候,我每天有4小時在教室上課,1個小時用於聽學校的講座,4個小時用於作業與閱讀,8-10個小時完成考試複習或者寫論文,這樣導致我每天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當我們還在被窩睡懶覺的時候,有的人已經在太陽初升之前就開始奮鬥,精英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他們比我們花更多時間在追求人生目標和未來,只要在路上,他們的被窩就沒有機會變成“青春的墳墓”。

《好好看世界》:精英人生屬於勇敢努力的人

03

心理素質上來看,他們也比普通人心理承受力強大且有魄力,敢於踏出熟悉的安全圈,踏上異鄉求學的道路。

耶魯大學的周天歌:“19歲那年的冬天,我拉著一個大箱子出現在紐約肯尼迪機場,大腦一片空白。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國,沒有家人朋友同行,手握一張計劃表,逐一參加所申請的音樂學院面試。因為借住在費城朋友家,為了節省開支,我都是坐一夜長途汽車去參加考試,再坐一夜車回到費城。那一年,美國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風雪,我碰上過大巴凌晨三點壞在山路上,全體乘客一起在雪地裡推車的窘境;也曾因為忙於考試一整天沒有吃飯,在傍晚時分的車站捧著熱狗幸福地狼吞虎嚥;還有凌晨五點,發著高燒,下著大雨,站在沒有電梯的116街地鐵口,拿著兩隻30公斤的箱子搬家····”。

困難之下,她安慰自己的話是:“我已經離開北京的安樂窩了,在這裡,我也必須快樂強大地活下去”。

經歷過孤獨、彷徨、無助,到適應、理解、學習,再到熟悉、融合、提升,這是鍛鍊一個人心理強大的途徑,也是一場自我成長之路。

確切地說,走出父母和家庭給的安全區,進入陌生的境地,自己給自己創造出新的安全區,那是一場真正只能依靠自己的自我修行,也是一次提升自我價值和學會自己做主的機會,這是中國很“多循規蹈矩”的孩子都需要的一場冒險,箇中收穫不可小看。

《好好看世界》:精英人生屬於勇敢努力的人

04

這裡,依舊感謝信息技術時代衍生出眾多閱讀APP,看完書後,可以從知乎找到其他留學生(並非精英名校出身)寫的相關文章,記住了某位留學生說一句話,那就是:“大部分西洋人和國人相處的最大不同就是:他們人與人之間的舒適度會更高一些,他們很少會和朋友一起八卦或是談論家長裡短,更多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由此,可以看出留學生們的一些共同點:對比曾經的自己或同年齡的朋友,他們會更重視自身的發展和感受,他們的目光聚焦在“我”的層次上,而非父母、親戚、朋友或愛人,所以他們可以為了找到這個“我”去折騰、去吃苦。

就像《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丈夫喬伊是一個妥妥的家族富二代,表面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可他卻始終不快樂,認為這些束縛著他,且不說他之後拋棄妻子的渣,但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夢想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所以,不管工作多忙碌,每週末他都會驅車前往俱樂部登臺表演。

05

不論看紙質書,還是開發APP碎片化閱讀,其意義在於培養性情,增長視野,激發內心正能量,同時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感悟。

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看世界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回到自己本身,因為差異,因為多樣,通過被碰撞和不斷的被觸碰邊界,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

《好好看世界》越往後看,心態也從羨慕嫉妒轉向思考,不能說有了一定要出國深造的想法和慾望,而是明白了陌生的環境可以把人變得更累,也會讓人變得更好,精英們身上普遍有的品質,如自律、堅持、毅力、努力、自信、奮鬥和不斷提升,都是值得我們作為風向標去看齊。

當然,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平衡自己的心態,要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在什麼階段,就做符合這個階段的選擇,在可預估的情況下去創造夢想、去實現夢想。

06

最後,自己也給自己提了個設想:“假如有機會,‘我’會想去哪所名校讀書?”

劍橋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牛津有《哈利波特》魔法食堂的學院、哈佛有高精英人才的俱樂部······思考過後,最終還是傾聽內心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美國斯坦福大學。

為什麼?

答案:斯坦福的第十任校長約翰·漢尼斯曾經說過:“斯坦福不會沒有理由就錄取你,無論你是多不完美的生命體,斯坦福都會告訴你:你很重要”。

我的人生,需要有人告訴我:我其實很重要,不是揶揄,不是隨口,而是發自內心告訴我屬於我的閃光點,人都需要被肯定,認可和自信可以帶給我動力和目標,讓我變得更勇敢、更快樂、更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