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學中醫】之“陰陽”不神祕

養生用中醫,身體最實惠!

傳播優秀中醫藥文化,營造健康幸福生活。為響應國家“治未病”大健康戰略,正心和合認識中醫小講堂開課啦!

今天帶大家瞭解中醫認識疾病的一個重要的學說——“陰陽”

在很多人的認識裡,“陰陽”總是有一種神秘的色彩,有點玄學的意思。身邊人總在問,陰陽到底是什麼?有那麼厲害嗎?中國武俠小說中那些頂級武功,大多帶有陰陽字眼,像《陰天屠龍記》中的“九陽神功”、“九陰真經”,這些廣為流傳的武俠小說更加加重了陰陽的神秘色彩。

【教你學中醫】之“陰陽”不神秘

其實,陰陽不神秘,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概括,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對,其實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簡單點理解的話,陰陽就是對立事物的相互影響和轉化。通俗點解釋,比如白天和黑夜,我們的一天就是從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重複循環。沒有黑夜,會有白天嗎? 有人說,如果天一直不黑,那不就一直是白天了嘛。你仔細品一下,如果一直是白天,沒有黑夜,根本就不會產生白天這個概念! 陰陽這對概念既是相會對立,又可以相互影響和轉化。

【教你學中醫】之“陰陽”不神秘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那些中醫古人的智慧了,他們運用陰陽理論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由陰陽二部分組成,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陰。中醫運用陰陽的對立統一來解釋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界環節之間的複雜聯繫。陰陽平衡是保證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而陰陽失衡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影響生命的正常活動。

【教你學中醫】之“陰陽”不神秘

我們平時看中醫時常常聽到的表裡、寒熱、虛實不正是一對陰陽對立的概念嗎?還有頭為陽,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等等。

我們拿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陰來判斷。

中醫中所講的陰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不正是相對靜止的、寒冷的、晦暗的陰屬性嗎?

中醫所講的陽證,陽熱過盛: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幹,苔黃,脈數有力。不正是劇烈運動、溫熱的、明亮的嗎?

此外,還有我們常常聽到的說陰虛、陽虛。

陽虛的人正是因為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常有的表現有面色蒼白,手腳發涼,精神不振,身體怕冷,容易出虛汗,口淡無味,食慾不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體胖大或者舌邊有齒痕,舌質淡嫩,舌苔薄白而潤,脈虛或者脈細弱等等。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陰虛的人,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而常有的症狀有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腰痠,腿軟,心悸,夜間盜汗,手腳心發熱,耳鳴等等。

所以人體患病往往是陰陽間協調平衡遭到破壞,出現了偏盛偏衰的結果:所以調整陰陽,以達到陰陽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除。大家懂了嗎?

弘揚中華國粹,傳承中醫文化。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想了解中醫什麼內容,可以在下方留言,正心和合會在以後的日子裡詳細為大家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