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詮釋了情商是如何影響我們人生的成功與否的,他得出的結論是“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刻都在和別人打交道,有時候一句體貼的話,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改變我們和對方的關係。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心裡裝著別人,讓別人感到舒服,不僅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能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成為更好的自己。讓別人舒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是一個人的能力體現,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決定著你所能達到的高度。

先要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

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不是說讓自己做一個為所欲為的人。做事只顧自己的感受,而不去顧及他人。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是要清楚的瞭解和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不茫目的去追求過多的東西,而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合理應有的回報,還能坦然地去接受這個事實。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是要我們能做到自我約束、自我節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釋放一定的情緒,還要在對方能接受的範圍內。你把自己弄舒服了,就是在尊重別人。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沒有人願意過貧困的生活,我們都想掙到足夠多的錢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可現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軌跡、個人的能力、所擁有的資源都不一樣,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而無法完成就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煩惱中,一邊羨慕別人的高品質生活一邊責備自己為什麼就不能做到,這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舒服,還會讓你身邊最親近的人感到不舒服,因為你的不穩定情緒而感到不安。

知足常樂,什麼是知足,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得到應有的合理回報,自己還能坦然接受。不是所有好的事物都是適合自己的,讓自己舒服了,不光是尊重自己,也是在尊重別人。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為人處事,讓別人舒服

在與人發生爭執或是不愉快的時候,我們常勸別人要“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明朝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菜根譚》中記載:“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退一步”、“讓一步”、“寬一分”,其實都是讓別人舒服。“君子如玉”,讓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塊溫潤的美玉,“觸手也溫”,時刻讓別人感覺到你的關心和溫暖,這是你的人格魅力。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記得之前有一個同事說過,我不害怕與老總接觸,卻害怕與下面的人溝通。確實是,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更懂得尊重中包含的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的意義。和他們談,會讓你感覺到很舒服,而不像有些人總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那些能掙到年薪百萬、千萬的人,自有他們百萬、千萬年薪的價值,讓人舒服程度也許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如果你細心觀察,一定會在自己身邊發現,有些人也許貌不驚人、才華並不出眾,但是卻有著一股別樣的魅力,讓你想要與之接近,放下自己的心防,傾訴心中的秘密。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因為他們讓你感到舒服,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像聽一曲舒緩的音樂、品一杯醇厚的熱茶、看一朵靜靜開放的花、讓時光如流水般恬淡素淨。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愉悅的,輕鬆的。這個時候的你,或許就是最真實的你。

有研究表明,我們所患的疾病中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而中醫養生認為,養生首要需要的是養心。所謂養心就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包括我們的感情、思想、情緒、意念、慾望等等。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了,疾病就不會輕易找上我們,我們就擁有了“不老之藥”。

讓人舒服,是一種能力,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生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也是養心。你不用想著去取悅誰,可以把自己的心扉打開,隨意的暢聊。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你是自由的,這種自由就是一種輕鬆感。你不需要再繃著了,你只要活自己就足夠了。

生活中,我們應該讓自己活得真我,放下那些華而不實的追求,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讓自己舒服了,也就擁有了讓別人舒服的能力,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事業越會越走越寬。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是自己的造化,這樣的人很難得,所以,必須要格外的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