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目被推薦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了《安徽省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名單》,太和清音、臨泉雜技成功入選。    太和清音起源於元末明初,迄今近700年曆史,以清麗高雅、端莊味永見長,於2006 ...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了《安徽省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名單》,太和清音、臨泉雜技成功入選。

  

  太和清音起源於元末明初,迄今近700年曆史,以清麗高雅、端莊味永見長,於2006年12月成功申報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太和清音擁有省級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各2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6位,太和縣已經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太和清音傳承傳習隊伍。太和清音曲目《追舟》《秋江》《讓座》《女兒情》等,先後參加了安徽省稀有劇種(戲曲聲腔)匯演、安徽省第八屆曲藝“牡丹獎”金獎展演、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展演、長三角優秀曲目展演等。

  

  臨泉雜技誕生於西周,盛行於漢代,在明朝時期就有了影響深遠的雜技班組。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年來,臨泉雜技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民間雜技藝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髮展,紛紛到全國各地巡演。目前,臨泉縣擁有雜技團隊近900家,雜技演員2萬多人。2005年,臨泉雜技魔術馬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臨泉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