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成都杜甫草堂】

一、诗圣杜甫

说起杜甫,我们人人都能想到他的诗吧。杜甫、李白被合称为李杜,代表了唐诗的巅峰。

杜甫被称为诗圣和诗史,原因是他的诗中充满了人生的苦难和历史的沧桑。他的人生,从少年游历、应试不第,落魄长安,安史之乱,再到老年流离,他眼中的一切,都融入了诗中,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丰富多彩,又沧桑悲凉的历史画卷。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前杜甫石像

二、草堂新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浣花溪边,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落成都四年期间,曾居住于此,还在此写了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年后,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便倾覆了。

后至五代、宋代、明、清,草堂又经多次重建,修缮。

民国后期,军阀混战之际,草堂曾被当做军队的马厩和医院,内饰之物基本全部损毁。直至1952年,才再次重修。

这一次,我们一家人特意来到杜甫草堂,知道它原貌不在,只是聊作纪念。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

三、初入草堂

杜甫草堂园区很大,总面积近300亩,里面亭台、小院、花径和展馆散布其间。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古树和竹林,古老、茂密,不知有多少年头了。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绿树荫浓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楼台照影

四、景以诗名

走得越多,我越能体会到“景以文名”这句话。像寒山寺,像滕王阁,岳阳楼。这一间破败的小草屋,在杜甫离开成都后就倾毁了,可是一千年来,人们仍要不断的在旧址重建。这自然是为了纪念杜甫这位诗圣,可若没有那首胸怀天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想,那草堂是大可以另选地址。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池塘

这就是文人的力量,只要人们还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寒山寺就会在,还记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滕王阁也会在,还记得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浣花溪边就会一直有一座小草堂。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少陵石碑

杜甫的诗中,多次提到了亭,而就在这个景区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个古亭的遗迹。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唐亭台遗址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唐亭台遗址

五、草堂闲趣

我们行走在园子里,池中的锦鲤,栏杆上的猫,悠闲自在。这让我想到了杜甫在成都的生活。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家的鱼

其实,在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成都的四年算是快乐的了,诗词中还有很多生活的乐趣。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家的猫

比如“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雨燕筑新巢”,再比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再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小路

哈哈,其实走在其中,我们也体会到了那种闲趣。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景区内,到处记载着杜甫的诗作、功绩、还有雕塑作品,小书店里售卖着各种衍生的文学作品。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小书屋

这位诗人的一生中,始终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他生不逢时,不但遭遇奸臣当道,更是赶上安史之乱,待到天下太平时,他却已“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六、杜甫的诗

他的诗,从年少时充满抱负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到老年的“三吏”、“三别”,他用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现实。把诗这种文体,带入到新的应用领域,留下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壮美诗句。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千诗碑

我读诗的时候,喜欢他的两首诗。

第一首是他晚年写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当时的他漂泊异乡已久,只想临终前再回到故乡,可也难以实现。他嘲笑自己是腐儒,感叹自己晚年凄凉,可在诗中却还是有种坚强的信念,他明知道自己已不可能实现抱负,却仍不认输,迎着夕阳落日、瑟瑟秋风的悲凉景色,重申自己心中的理想。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园林与诗刻

第二首是今昔对比的《百忧集行》。其中前四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我尤其喜爱。这首诗是他在杜甫草堂期间写的,当时他仕途失意,只是给人做幕僚为生。他前四句写的是回忆少时调皮放纵,后面写的是年老后的落魄。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园林与诗刻

我想在这个时候,他能把小时候的逍遥恣肆写得如此生动传神,一是因为他童心未泯,记忆犹在,二也是因为他看着自己的孩子,“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而触景生情。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院落

杜甫的孩子除了有记载的被饿死的小儿子和流落湖湘而死的宗武,其他的均未见明确记载。我想,也许他自己可以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艰难,但内心是真的不想孩子再走自己的路的,所以,他倒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他小时候的心境,活出别样的人生吧。

七、浣花之名

这里还有一间浣花祠,纪念的是唐朝时期,一位参与了保卫成都战役的女英雄。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浣花祠

当时我们并不了解这个故事,反倒是走入其中,看到院中的银杏树时,联想到了杜甫那句“上树千回”的诗。想来,这位女英雄当初也是位母亲,她也曾看过自己的孩子在院中顽皮吧。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浣花夫人

这里叫浣花是有原因的,浣花溪,是因为蜀锦在织成前需要在溪水中洗濯。绣花的锦缎飘摇在溪中,称为浣花溪。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蜀江锦院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蜀锦花楼木织机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外的浣花溪

八、千秋诗圣

杜甫的一生,潇洒狂放过,困苦失意过。他曾献做《大礼赋》,名满京城;也曾颠沛流离,饱经战乱之苦;他曾为生活所迫,做兵曹参军,也曾在安史之乱期间,给唐肃宗做过左拾遗;他还曾在成都,给当地的军阀严武做过幕僚。可不论他经历了多少,他却仍能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给人以坚强的力量。这是我敬佩他,喜爱他最大的原因。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千秋诗圣,这里刻有很多杜甫的诗文

所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出自杜甫的《客至》,这里的小径清净优雅,有一种远离尘嚣之感。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花径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红墙夹道

九、草堂感怀

当然,杜甫草堂的核心,还是那间茅草屋。这是我们很早就在心中勾画过的:篱笆墙内满园的蔬菜瓜果,日暮西山,杜甫劳作一天有些累了,坐在昏暗的屋内,点燃烛台,泡一壶清茶,打开书卷阅读。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后院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卧房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磨盘

我们在草堂周围等了一下午,在景区关门前几分钟,游人散去时,拍下了这几幅心仪的照片。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旅行笔记_访成都杜甫草堂】

十、后记

2014年以来,我们一家开始了每年两次的旅行,从风景如画的苏杭,到神秘的长白山,从苍茫的辽上京,再到那著名的三大名楼。我们追随着古人的故事,文人的足迹,游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味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文化。

人的生命短暂,我们感谢这些留下故事的人。追逐历史,我们乐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