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分享日誌


蔡先生分享日誌|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先生

寫在前面:我的一位好朋友蔡先生,有一些每日學習的新想法希望與諸君共商、共享、共謀,希望大家批評與交流!


一次交流中他和我分享瞭如下思考我覺得有借鑑意義:“人生就像一個蓄水池。每一次有意義閱讀與輸入都是在給水池加水,深度與廣度都在擴展。每一次沉溺於無所事事和自我鬆懈,都是在給水池放水,深度與廣度都在收縮。池子一樣大,裡面的水,大有不同”


蔡先生分享日誌,且聽他抑揚頓挫,為您續上一杯:


關於心學的心得簡述


王陽明心學之守仁生平


王守仁,自小本名王雲,至5歲不能說話,後經高人指點改名王守仁便可說話。自小聰明好學,善騎射兵法,廣泛閱讀研究儒釋道,傳統儒家思想中專注研究朱子理學,先是在16歲的時候,七日格竹卻不能格一物,始對於程朱理學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同時自小也立下了要做聖人的志向。後方為官之初,耿直上書,觸犯權閹劉謹,冒著生命危險貶謫龍場,於龍場之地頓悟,方有陽明心學。


陽明一生在江西等地有兩大傑出貢獻,一是短時間剿滅了跨多省盤據多時的賊盜之患,二是平定寧王朱宸濠謀反,以一己之力救國家於危難之中。所以功成卻遭遇各方懷疑,後意於將自己的陽明心學發揚光大,成為影響東亞幾百年歷史的偉大思想家。


經過我近期的研究和學習,心學可能並不是傳統歷史書上為大家揭示的那樣的主觀唯心主義,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其思想和觀念對於我們當下進行哲學思考,反思自己為人處事仍然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幾天我會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王陽明心學(一)心學的根基和背景


王陽明心學其實承陸九淵的理學而來,進行了開拓性的創造整合。


陸九淵理學和程朱理學是理學的兩大分派,當然還有呂祖謙為代表的浙東學派等。


先說說理學的發端,宋朝理學是在傳統儒家經典的意義上建構起來的,其背景是當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傳統儒學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以至於唐宋期間,無人不稱佛談佛,同時還有道教思想的影響,給傳統儒學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這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要求傳統儒學要進行變革,以追求理為代表的宋明理學,不斷成熟發展。


理學最大的兩個流派,一是以向外追求天理

,提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一系列手段和目標的程朱理學,另一個則是以心即理為基礎,強調向內求索、追求內心世界真理陸九淵理學學派,後來大家知道由於歷史的發展,朱子理學成為了正統經典儒學,陽明早期受到的主要也是程朱理學的思想影響。


我個人覺得程朱理學和陸九淵理學的區別,核心之一是看待理所存在的方式不同,一方認為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總是強調向外求索;而另一方認為理不存於外物而存在於心間,而理應作為理學追求的最高智慧,也就意味著兩派在對於終極存在的存在方式上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向外求索?向內求證?


你的人生是哪種


王陽明心學(二)心學演變


王陽明早年熟讀程朱理學,對於當時正統理學以及釋道多派都有比較深的瞭解,第一件影響王陽明思維轉換的是16歲格竹之事,7天7日格竹卻未得一物,雖今現他對於格物的理解有誤,卻引發對程朱理學最初的反思與質疑。


(我個人理解是對於成聖之道步驟的本質疑惑,是否必須格天下之物後才能誠意正心,才可向下一個階段邁進,這也是後來王陽明構建將天地萬物整體性納入心間之心學的啟發點)


第二件事是龍場悟道。因直言上疏得罪大太監劉瑾,流放至鳥不拉屎的龍場,生命垂危,隨時有被殺的可能,在只思生死,而致功名利祿於度外之時,誕生了對於心學的頓悟。


(只有在拋棄了一切所有之後,才能反思什麼是自己真正擁有)


第三件事是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在剿匪核平寧王之亂中,做到窺然不動,內心平靜,不斷地將心學運用於生活之中。


第四件是天泉證道。王陽明最後向兩個大弟子王畿和錢德洪,講述二人雖思想不同,但可相互補充相互為用,只是後來兩位大弟子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分立出不同的心學流派。


為大家附上王陽明大弟子王艮的《樂學歌》,藉以體會心學之樂


人心本自樂,自將私慾縛。

私慾一萌時,良知還自覺。

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

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


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

樂便然後學,學便然後樂。

樂是學,學是樂。於乎!

天下之樂,何如此學!

天下之學,何如此樂!


之後我將從心學的理論根基,心學的核心命題,以及心學的認識論、功夫論等方面,為大家做一個展開介紹,和大家一起成長


王陽明心學(三)心學的底層邏輯


若要說什麼是心學的底層命題,那就應當是“心即理”

首先應當理解什麼是。心,在王陽明看來不是那一團跳動的血肉,而是能使人視聽言動的本心,而是能區別於屍骨的思想狀態。


孟子曾經說過“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這裡的大體就指的是人的本心。將其拔高,換言之是宇宙最高之道,在人本身的實在狀態。


其次何為理。理,我們之前提到過,追求宇宙的最終智慧和終極奧秘。


心即理這個命題,是針對於朱子理學所提出的理在世間萬事萬物而言,也就是明確:宇宙存在的最高原理在每個人本身的實際存在的狀況,即人之心。


從人的本心出發,心學還有這麼幾個概念:心、意、知、行。心學對於這麼幾個概念有如下的論述: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不難看出從人心出發,根據當下的不同環境和不同境況,便產生出了不同的意,當意落在世間萬物,也就是人的主體性與世界客觀性發生聯繫之時,便產生了知,知和行是一一對照的關係之後,我也會和大家展開來說。


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和致良知構成了陽明思想中的經典命題,之後幾天會一一和大家進行分享


【未完待續,格物致知......】


本文首發於

個人微信公眾號:Diaoer1997

名稱:刁堡


蔡先生分享日誌|王陽明心學

夢醒人間看微雨

江山還似舊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