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分享日志


蔡先生分享日志|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先生

写在前面:我的一位好朋友蔡先生,有一些每日学习的新想法希望与诸君共商、共享、共谋,希望大家批评与交流!


一次交流中他和我分享了如下思考我觉得有借鉴意义:“人生就像一个蓄水池。每一次有意义阅读与输入都是在给水池加水,深度与广度都在扩展。每一次沉溺于无所事事和自我松懈,都是在给水池放水,深度与广度都在收缩。池子一样大,里面的水,大有不同”


蔡先生分享日志,且听他抑扬顿挫,为您续上一杯:


关于心学的心得简述


王阳明心学之守仁生平


王守仁,自小本名王云,至5岁不能说话,后经高人指点改名王守仁便可说话。自小聪明好学,善骑射兵法,广泛阅读研究儒释道,传统儒家思想中专注研究朱子理学,先是在16岁的时候,七日格竹却不能格一物,始对于程朱理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同时自小也立下了要做圣人的志向。后方为官之初,耿直上书,触犯权阉刘谨,冒着生命危险贬谪龙场,于龙场之地顿悟,方有阳明心学。


阳明一生在江西等地有两大杰出贡献,一是短时间剿灭了跨多省盘据多时的贼盗之患,二是平定宁王朱宸濠谋反,以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所以功成却遭遇各方怀疑,后意于将自己的阳明心学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东亚几百年历史的伟大思想家。


经过我近期的研究和学习,心学可能并不是传统历史书上为大家揭示的那样的主观唯心主义,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思想和观念对于我们当下进行哲学思考,反思自己为人处事仍然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几天我会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王阳明心学(一)心学的根基和背景


王阳明心学其实承陆九渊的理学而来,进行了开拓性的创造整合。


陆九渊理学和程朱理学是理学的两大分派,当然还有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学派等。


先说说理学的发端,宋朝理学是在传统儒家经典的意义上建构起来的,其背景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传统儒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唐宋期间,无人不称佛谈佛,同时还有道教思想的影响,给传统儒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是基于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传统儒学要进行变革,以追求理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不断成熟发展。


理学最大的两个流派,一是以向外追求天理

,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系列手段和目标的程朱理学,另一个则是以心即理为基础,强调向内求索、追求内心世界真理陆九渊理学学派,后来大家知道由于历史的发展,朱子理学成为了正统经典儒学,阳明早期受到的主要也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


我个人觉得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理学的区别,核心之一是看待理所存在的方式不同,一方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总是强调向外求索;而另一方认为理不存于外物而存在于心间,而理应作为理学追求的最高智慧,也就意味着两派在对于终极存在的存在方式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向外求索?向内求证?


你的人生是哪种


王阳明心学(二)心学演变


王阳明早年熟读程朱理学,对于当时正统理学以及释道多派都有比较深的了解,第一件影响王阳明思维转换的是16岁格竹之事,7天7日格竹却未得一物,虽今现他对于格物的理解有误,却引发对程朱理学最初的反思与质疑。


(我个人理解是对于成圣之道步骤的本质疑惑,是否必须格天下之物后才能诚意正心,才可向下一个阶段迈进,这也是后来王阳明构建将天地万物整体性纳入心间之心学的启发点)


第二件事是龙场悟道。因直言上疏得罪大太监刘瑾,流放至鸟不拉屎的龙场,生命垂危,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只思生死,而致功名利禄于度外之时,诞生了对于心学的顿悟。


(只有在抛弃了一切所有之后,才能反思什么是自己真正拥有)


第三件事是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在剿匪核平宁王之乱中,做到窥然不动,内心平静,不断地将心学运用于生活之中。


第四件是天泉证道。王阳明最后向两个大弟子王畿和钱德洪,讲述二人虽思想不同,但可相互补充相互为用,只是后来两位大弟子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分立出不同的心学流派。


为大家附上王阳明大弟子王艮的《乐学歌》,借以体会心学之乐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於乎!

天下之乐,何如此学!

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之后我将从心学的理论根基,心学的核心命题,以及心学的认识论、功夫论等方面,为大家做一个展开介绍,和大家一起成长


王阳明心学(三)心学的底层逻辑


若要说什么是心学的底层命题,那就应当是“心即理”

首先应当理解什么是。心,在王阳明看来不是那一团跳动的血肉,而是能使人视听言动的本心,而是能区别于尸骨的思想状态。


孟子曾经说过“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这里的大体就指的是人的本心。将其拔高,换言之是宇宙最高之道,在人本身的实在状态。


其次何为理。理,我们之前提到过,追求宇宙的最终智慧和终极奥秘。


心即理这个命题,是针对于朱子理学所提出的理在世间万事万物而言,也就是明确:宇宙存在的最高原理在每个人本身的实际存在的状况,即人之心。


从人的本心出发,心学还有这么几个概念:心、意、知、行。心学对于这么几个概念有如下的论述: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不难看出从人心出发,根据当下的不同环境和不同境况,便产生出了不同的意,当意落在世间万物,也就是人的主体性与世界客观性发生联系之时,便产生了知,知和行是一一对照的关系之后,我也会和大家展开来说。


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和致良知构成了阳明思想中的经典命题,之后几天会一一和大家进行分享


【未完待续,格物致知......】


本文首发于

个人微信公众号:Diaoer1997

名称:刁堡


蔡先生分享日志|王阳明心学

梦醒人间看微雨

江山还似旧温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