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募集频现江湖,但客户经理为什么都不愿意卖爆款基金了?

去年权益市场行情不错,睿远成长价值创下720亿的天量募集,开启了爆款基金募集的大时代。随后兴全基金新挖来的明星基金经理任相栋发行了公司旗下第16只权益基金——兴全合泰,该基金首日认购规模已超过发售公告规定的60亿元募集上限,最终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12.12%,据此测算,该基金的单日募集金额达到494.99亿元。

去年年底,年度冠军基金经理刘格菘的300亿元“日光基”再次引发市场惊叹,然而这个科创主题基金募集上限仅10亿。进入2020年,爆款基金接连出现。1月2日,汇添富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王栩时隔六年再度出山,推出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仅发行3天就提前结束募集,成立规模达113.2亿元;1月8日,由老将杨浩管理的交银内核驱动混合一日售罄,认购金额在540亿元左右,远超60亿元募集上限;1月13日,泓德基金副总经理、著名权益大佬邬传雁的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行当天便结束募集,据说开卖15分钟认购额即突破10亿元,半日认购额超过40亿元,最终认购资金在60亿元左右。而1月15日同样由杨浩管理的交银科锐科技创新混合又是一天募集完毕,合计募集资金165亿左右,而这只科创主题基金募集规模上限同样是10亿。

今年以来,截至1月16日,新发的13只主动权益基金已经有千亿资金认购。

本周五(1月17日),又有一个爆款基金要出来,那就是2019年包揽权益前三的王牌基金经理刘格菘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注意,这只基金可不是科创主题基金,所以募集上限要高一些,为80亿。几乎可以想象得到,这位近期最炙手可热的基金经理一出手,必然又是一日结束募集。

熟悉民工的朋友都知道,民工跟各个渠道的客户经理关系都不错,所以几乎能拿到一手的新发基金募集消息,但民工近期和一些客户经理交流,发现他们都不太愿意卖爆款基金了,比如杨浩的爆款基金,其实很多渠道都没有开放售卖。所以民工就做了一个小调研,交流完毕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爆款基金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渠道。公募基金跟各个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渠道维护关系也需要成本,不光是营销费用,还有投入人力,既然明明很少的渠道都可以募集完成,为什么要超额那么多去浪费渠道资源呢?所以公募基金希望卖完就好,刚刚超出一点,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募集,节省了时间,面子上又不那么难看。宝贵的渠道资源应该留给那些没有明星基金经理加持的非爆款基金。

第二,爆款基金给客户的体验很差。比如刘格菘的300亿日光基,配售比例仅3%出头,也就是说客户申购了100万,最终只能买到3万。爆款基往往会自我强化,比如某基金只募集10亿,上午数据一出来,已经募集20亿了,那么给客户的预期是,如果要买10万,就必须掏20万申购,所以客户不得不加码,然后数据一更新,客户发现自己还是买不满,所以继续加码,很多爆款基金都是被这样买起来的,浪费了客户很多的闲置资金。客户经理还要不断提示客户,亲,这个基金配售比例又降低了,如果要买满10万,您需要再申购100万呢!这样的客户体验是很不友善的。

第三,爆款基金的渠道费不够高。现在很多渠道的申购费都是一折,还有甚至0.1折的,也就是说如果客户成功配售到了1万块,按照0.15%或者0.015%的渠道费,只能赚15块或者一块五,但实际上你消耗的客户资金是成倍的。可能你买了100万的基金,但是由于比例配售,你最终拿到的申购费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投入产出比太低。当然了,没记错的话大多数渠道的新基金申购费是不打折的,但比例配售仍然让人头疼。

第四,监管并不愿意看到公募基金炒作爆款基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爆款基金树大招风,容易有监管风险。2018年兴全合宜募集了327亿,成为了当年的绝对大爆款,但随后表现却不尽人意。监管也对因基金热销出现的“追热点”、“捧明星”、“过度营销”等非理性现象问题进行了指导。基于此,公募基金没有动力去把一个爆款基金的募集量推到很大的量级,这样只是对资源的浪费。

爆款基金募集频现江湖,但客户经理为什么都不愿意卖爆款基金了?

民工认为,客户经理也在走向越来越理性的道路,不再借爆款基金拼命推销爆款基金,而爆款基金的降温也是对散户的利好,毕竟,买的人少了,散户配售比例可能就更高了,对咱们来说也是福利。能卖出爆款的,都是业内顶尖的基金经理,资金永远追逐这部分人。

一点随笔,如有错误请指正。

(风险提示&免责声明:本文所列举的基金产品均出于举例需要,本人并不持有相关产品;基金投资有风险,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请勿据此购买基金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