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相信對於今年的畢業生來說,尤其會感覺到“時運不濟”:

首先是畢業生本身的數量就已經是近10年畢業生人數最高的,有874萬的大學生畢業;


同時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畢業聚會草草收場、讓大學生活不完美不說,疫情也讓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疫情對很多中小企業、服務性企業、外貿性企業、線下業務模式的企業等都有非常大的衝擊,很多已經破產關閉;


很多在扛著的企業要麼是在裁員,要麼就是大幅降薪,而對於新招計劃也大幅度縮減,對於畢業生就業非常不利。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在這個“最難就業季”,或許你已經感覺到了,原來一切都並不是那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想要按照常規路線走下去都已經非常不易。

好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家提供了一些扶持政策,包括公務員招聘優先向應屆生傾斜,以及增加了18.9萬個研究生的擴招名額。

就是這個研究生擴招,在這種形勢下,讓很多哪怕是沒有計劃考研的同學也在糾結了,考還是不考呢?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其實除了應屆畢業生,一些畢業很多年的在職朋友,也會經常冒出讀研的想法,也同樣存在利弊糾葛。

想來這個事情非常值得探討,基於在一個集團企業內部做人才發展崗以及從事個人職業生涯諮詢的經驗,我想跟大家對這個事情探討一下,希望能夠幫到有困擾的朋友。

首先我們要定性一下,考研到底屬於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從我們很長線的職業生涯角度來看,考研是一個投資現象,是對職業能力、職業潛力、任職資格或者人脈圈層的投資。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那麼那麼既然是投資的話,那就要進行需求趨勢研判,成本收益分析,以及要照顧到自己的需求、稟賦以及現實約束

如果誰還迷戀那種“多讀書總歸是好的”、“高學歷一定比低學歷要好”、“學歷越高就越好”的觀念,可能就會顯得無知甚至幼稚了。

先不說考研是不是必須,已經有很多關於教育探索方面的言論已經提出,我們目前的教育體制已經把年輕人留在學校太久了,初中和高中就應該節省出兩年讓年輕人早點參加社會工作。


這樣既可以讓咱們年輕人早點適應社會、實現價值、規劃人生,也可以緩解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導致的社保壓力和勞動力不足問題。


同時,我們已經處於終身學習的時代,為了更好的具備職業中的競爭力以及生活得更好,我們會更加按需學習、常態學習。


也有前沿教育專家在構想取消學歷制度,改為的終身的學分制,而且會像信用記錄一樣會伴隨我們一生,也成為求職面試時候的一個人力資源潛力的參照點。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畢竟,考研目前也還是一種職業投資的方式之一,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先期進行的考研投資和考研之後會面臨的真實職業環境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助力關係。

建議第一視角看“需求側”。中國目前登陸在冊的職業類型有接近4000種,這些職業中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是明確需要研究生學歷——一般是高新技術企業或者高等教育院校內部需要的研發崗、產品崗等。

而每個職業所需要的、對應的“職業能力”,就是我們每個職業人士人從“供給側”角度所能提供的價值。那麼,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對於我們未來想去就業的方向,考研是否能夠提供職業能力的“加成”。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從抽象知識到實踐能力的轉換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不同專業的轉換週期不一樣。

原本在變化不大的社會里,學校學習的內容離工作實際的貼合度很高,這個轉換是可預期的。

而當前的中國正在發生一場經濟大轉型,是變化性的社會環境,這個適配關係在本科教育、大專教育階段已經是越來越差了,而研究生階段只會讓轉化週期變得更長,就不用說這個適配性了。

還會牽扯到一個企業願意支付的薪酬成本,和你自己因為投資了更多的學習時間而自然產生了很高的薪酬預期的矛盾,也會讓你心態不平衡。

但你記住,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企業也很在意人力資源方面的“人效比”——除非你不可替代,不過這種職業競爭力很難通過讀書讀出來。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這裡面還有文科和理科的差距(其實實際的社會工作很多都是文理兼容的),因為文科的知識堅硬程度(靠譜程度)比理工科差的太遠,而我們中國的社會科學相比自然科學,也是還落後得太多。

所以文科性質強的職業,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比知識深度的掌握要求更高,所以投資考研的收益回報就更加顯得不划算了。

比如說市場營銷、傳媒這樣的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幾乎每幾年就一個樣,與其通過在學校積累足夠專業的知識來兌換成有競爭力的職業,不如多進行兩年的實踐積累。

那麼理工科的是不是就一定划算讀研呢?這個也不一定,因為這裡面也有很多偏技術型的,要求“動手能力”,也要在實踐中快速迭代、快速學習,甚至摸索創造。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還有就是關於時機的問題。是否在畢業的時候就去考,還是說工作一段時間去考呢?一般來說,工作之後再去考,會有更強的針對性,作為一項投資的靠譜程度也更高。

與此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比如考一些資格證書、讀EMBA這樣更好的替代性個人投資。

再有就是也要從現實出發,如果說因為一個並不確定效益的學習投資,而嚴重拖累家庭的話,也要考慮知否值得。

畢竟在目前各種機會都很開放的時代,成才成功的機會其實很四通八達,而這又以足夠了解社會、瞭解自己為前提,而不是在學校裡就可以一招定乾坤的,需要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探索和多次轉型。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綜合下來,大家可以在以下幾個可行的建議中參考看看:

第一,如果你的職業志向是知識密集型的,比如大學老師、高薪技術企業的研發、產品崗位或者到一些研究院、實驗室、高級公務員類型的職業,考研是非常值得的,甚至是必須的。

第二,如果不是有很強的考研確定性,雖然當下情勢艱難,還是應該努力求職成功就業。

如果能夠成功更好——因為在這種形勢下還能招聘的行業和企業,一定差不到哪兒去,作為職業的第一個跳板不虧。

而即便不能就職,也能瞭解到職業市場的行情,評估到自己的差距,也知道往哪方面提前做準備。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這裡面可能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志向明確的職業求職不到。那麼暫時委曲求全、放低要求也不是不可以。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而是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起點,都能輾轉進取,最終抵達目標。

據說周杰倫在成為知名音樂人之前,也是做了很長時間的飯店服務員,然後用下班後的時間堅持練習。

對於我們年輕人,哪怕就當是體驗一年的社會實踐,也比勉強考研要好,社會閱歷和見識也是職業發展的資本。

第三,如果眼前不能就業,也要積極做規劃,可以按照半年或者一年為期限。這是因為各方觀點都認為,無論是因為到時候全球疫情的消退,還是中國新基建的推動,2021年中國的經濟形勢都是非常看好的。

所以,我們要為那個時候準備好一個職業目標,以及在此之前儲備一些對應的職業能力。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這裡面還要說一點,大部分本科學生學的東西,即便是理工科的,也存在理論知識過多,具體技能性知識和操練不足,本來就會導致跟企業的實際需要的技能性職業有差距,導致“結構性失業”。

如果用半年的時間去學習一些比如設計、文案、編程甚至更厲害的office辦公這樣實用性非常高的技能,或者好好玩玩現在時興的抖音、快手、直播帶貨以及咱們頭條等,都會讓職業起點更加容易,或者本身就可以折騰一點名堂出來。

第四,就是在經濟壓力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可以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全心全意發展自己的興趣,而不用去刻意考慮經濟收益問題。

原本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說,無論我們早期職業起步的時候是因為什麼,我們也都在追求在職業中後期達成“愛幹、能幹、值得幹”的生涯三葉草分輪,做到“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出自中國職業生涯規劃第一人古典老師)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這是因為首先沉浸在自己的興趣領域,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的情感收益,讓自己“很爽”。再有就是興趣做到專業程度的時候也會帶來價值,之前很多自媒體達人也都是在無心插柳的時候起步的。

當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時候,有時候是因為得到了別人廣泛地認可,即便沒有實用價值,也具有審美價值,藝術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而通過這種審美情趣聚集起來了很多粉絲,只要足夠多,經濟價值也會出來。這也提醒我們,要注意及時表達、輸出自己興趣方面的專業水平,讓人看到。

甚至說,哪怕你的興趣只剩下打遊戲,打成電競冠軍,或者持續輸出攻略、做遊戲直播,也是能吸引粉絲變現收益的。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第五,如果經濟條件足夠好的話,就是可以考慮一下索性給自己來一個“間隔年”,間隔年本身就是不帶任何有職業發展意圖的,而是尋找自我體驗,充分放飛自我。

這通常會伴隨遊學、修行或者純粹的旅遊。目前這個情況下,遊歷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國外,畢業之後的第一年作為間隔年並不稀奇,甚至是很多人的“成人禮”,者也是一種深度體驗自我生命教育。

在這個意外襲擊了所有人的時候,不如索性“及時行樂”,先體會到“人間值得”的部分,再更好地投入建設人生的長跑當中。喬布斯就是在事業低谷的時候去了一趟印度學習禪修,回頭就締造了蘋果公司的傳奇。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最後,我想借花獻佛,把丘吉爾的一句話送給年輕的畢業生朋友們:”我們一定要不要浪費任何一種危機。”我想這是因為危中有機——這個危機對我來說有什麼樣的新的價值和機會呢?

就像這次畢業生朋友們所面臨的情況,在這個需要持續“打怪升級”的人生旅程中,一開始就遇到了“大魔王”,固然戰勝它比較艱苦,但不也是會拿到很高的“經驗值”和超級獎勵麼?

也祝福你能夠戰勝這個“大魔王”,成為英雄人物“哈利波特”。

國家新增18.9萬個研究生招收名額,你就應該去讀研嗎?

#職場金牌導師# #職場進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