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团队的新发现:新冠极其狡猾


4月24号,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布了一项来自哈佛/MIT的研究,Jose Ordovas-Montanes和Alex Shalek等团队共同发现,新冠入侵细胞后,周边未感染细胞的ACE2(新冠入侵细胞所必需的受体)的表达了竟然会增加,反过来帮助更多的新冠进入新的细胞!而且,用于治疗的新冠肺炎的干扰素(IFN)竟然也会上调ACE2的表达!

哈佛/MIT团队的新发现:新冠极其狡猾


研究人员发现ACE2的基因表达和IFN通路基因成正相关,就是说,IFN通路的激活会促进ACE2的表达。随后展开进一步实验,使用了IFN刺激后,皮肤和支气管细胞中的ACE2表达量上调5倍,而免疫细胞中的ACE2并不受IFN调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研究人员还分析了18名甲流或者乙流感染者的鼻腔细胞ACE2和TMPRSS2(新冠入侵细胞所必需酶)的表达量后发现,没有被感染的细胞ACE2表达水平,反而上升至最高!这也意味着上呼吸道感染者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哈佛/MIT团队的新发现:新冠极其狡猾

同时也证实了ACE2是上呼吸道细胞天然防御通路的组成部分。但没想到狡猾的病毒竟然懂得这一机制,“巧妙”的选择ACE2作为切入口攻击人类。

哈佛/MIT团队的新发现:新冠极其狡猾


在此再科普一下,IFN是人类用来防御病毒入侵的重要防御手段,是人体免疫系统先天性防御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细胞一旦被病毒入侵后,就会启动IFN通路,杀死病毒。比如在2003年“非典”中,中国科学家就发明了IFN疗法,成功治愈了很多“非典”患者。但此招对新冠就不管用了,在使用IFN治疗之后,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反而恶化。这曾经让临床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哈佛/MIT团队的新发现:新冠极其狡猾


这也提醒在研制抗病毒药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新冠的这个独特性质。这也可能让新冠的药物和疫苗研发又遇一新阻力,充满不确定性。不得不说,新冠真的像个“卧底”特务,非常了解细胞的“漏洞”并加以策反为其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