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藤縣象棋鎮道家村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建村,後成圩。因地形似象棋地,故名。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道家村位於廣西藤縣南端的象棋鎮北流河邊,距縣城61公里、梧州市區120公里,容縣至藤縣二級路可到達。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道家村為古代水路的驛站,為竇家司駐地,商貿往來甚廣,村莊處於北流河與思羅河的交匯處,山環水繞,翠竹成林。丹霞地貌形成眾多景點,是廣西丹霞地貌與水結合最好的地方。分石表山、姜衝湖、大河衝、兩河、福隆莊及古建築景區之一。有古碼頭、榕樹、古戲臺、四知堂、石表山、覆船洲、銅鐘石、望江亭等景點。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道家村古稱竇家寨,是古代水路的驛站。村莊山環水繞,翠竹成林。古樸天成的村落,融合文化的氣韻和自然的鐘秀,使得道家村獨具特色,魅力無窮,堪稱一個讓人尋夢的地方。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道家村,有碧水的靈動,也有丹山的風骨。村中風景旖旎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歷史文化豐富,是一本耐讀耐品的古書。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丹山、碧水、金灘、翠竹……將南方水上絲綢之路點綴成了一條如詩如夢的立體畫廊。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走在延續了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裡,沿著昔日繁華的古碼頭拾級而上,穿行在道家的人文歷史與山水情韻裡,讓人品“道”而“樂”道,“四知”的清廉讓人知曉為人與為官之道,民俗的豐富讓人領會取捨與樂活之道。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2015年藤縣象棋鎮道家村榮獲“廣西特色名鎮名村”等榮譽稱號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藤縣牛歌戲

藤縣牛歌戲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沉澱,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它承載著人們的喜怒哀樂,承載著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 它以質樸的藝術形態給人們以娛樂、啟迪,在廣西東南部地區廣為流傳,影響輻射到兩廣交界地區,深受藤縣群眾喜愛的民間戲劇,是人民群眾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方式。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據傳發端於藤縣象棋鎮道家村。

相傳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的徵側姐妹造反,自立為王。第二年,光武帝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發兵南征交趾徵側、徵膩之叛,後至藤州(今藤縣)分兵兩路,一路沿潯江溯流直上邕州(今南寧市),至古萬寨(今扶綏縣)、崇左前往;一路沿北流河而上北流,出欽州、防城前往。沿北流河這一路,兵至竇家寨,遇山洪暴發,江河橫溢,旬月兵不能發,遂以石山竇穴為營,以洞穴居兵。兵閒無事,遣二人歌賦作舞,配二胡鑼鼓為樂,又邀俚人山歌助興,曰“偶歌”(“偶”、“牛”土語同音),中原文化與土著民風融合,是以“牛歌戲”之發端。他們帶來的中原語言與古百越語互相吸收,逐漸形成了一支新的方言——藤縣白話,牛歌戲也只在土白話地區流行。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藤縣牛歌戲的一大特點是有完整的生、旦、淨、醜表演體系,採用藤縣白話演唱,大量運用藤縣的方言俚語,生動、易懂,來自生活,靈活運用比喻、比興、誇張、雙關等修辭手法,詼諧幽默,令人捧腹,觀眾看過之後往往對其中的一些唱詞念念不忘、津津樂道。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2008年牛歌戲已入選第二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藤縣這個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來源:梧州旅遊、古鎮之旅、藤縣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