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昨天出去遛娃,走到肯德基門口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哭聲打斷了前進的步伐,我停下來看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一個3歲的小女孩兒哭的如此傷心,原來是這個小女孩想讓媽媽給她買個漢堡吃,但她媽媽覺得早上她沒有好好吃飯,不給她買,女孩兒想吃漢堡的需求被媽媽無情的拒絕,所以她就用哭鬧的情緒來反抗這樣的結果

女孩媽媽當然不會示弱,孩子這樣"無理取鬧"的行為瞬間打開了她情緒的閥門,只可惜宣洩而下的是憤怒,女孩媽媽不顧周圍人來人往,一隻手就把小女孩提到半空中,一隻手拿著滑板車,扭頭就往前走,我猜孩子一定是被媽媽這樣的陣仗嚇到了,不然哭聲也不會越來越響亮。

這樣的一幕讓我感慨頗深,如果女孩媽媽可以及時讀懂孩子的情緒,即使要給孩子立"不好好吃飯就不可以吃其他零食"的規矩,那麼女孩媽媽也可以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她:"媽媽知道你想吃漢堡,但是你早上沒有好好吃飯,所以作為小小的懲罰,今天不可以吃漢堡,如果今天中午你好好吃飯的話,媽媽下午就帶你來買漢堡,好不好?"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我相信如果父母讀懂了孩子的情緒並給予了正面的理解,那麼多數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如果父母不論何時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跟孩子溝通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如果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跟情緒作戰,那麼孩子會有更高的幸福指數。

父母要學會"閱讀情緒",首先要了解"情緒"。

情緒是什麼?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百科裡這樣解釋:當大腦對某一刺激分析產出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樣本後,通過大腦邊緣葉的傳出纖維發放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析產出感受樣本,通過乳頭丘腦束髮送到丘腦前核,激活丘腦前核合成丘覺,再通過丘腦間的纖維聯繫發放到背內側核,產生感受,產生對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愛、慾望、美感、動機以及愉悅和恐懼、興奮與沮喪等。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嬰幼兒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的?

高興:嬰兒從出生時就具有趨向愉快刺激和迴避不愉快刺激的能力,6到10周看到自己喜歡的人或者事物會通過微笑來表達其高興情緒,3到4個月時會對外界的活躍刺激比如玩兒躲貓貓的遊戲時發出大笑,6到8個月時嬰兒會經常性的通過微笑和大笑等高興情緒來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8到12個月會根據刺激的程度表現出更多笑的形式,比如

看到陌生人時淡淡的笑、看到新玩具時"臉頰向上"的笑、興奮的玩耍時"張嘴"的笑

憤怒:嬰兒在出生後的頭三個月會對不舒服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從四個月之後嬰兒出現憤怒的情緒會逐漸增加,方式也從單一的哭到大喊大叫、幹吼、大哭、流淚的哭來表達憤怒的程度,比如從嬰兒手裡搶走正在吃的香蕉、喂藥時將其胳膊限制、看到熟悉的人離開、強制睡覺、奪走玩具時,孩子更大一點可能還會通過摔東西來發洩憤怒情緒。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孩子和蹣跚學步的孩子的概念——微笑的小嬰兒


恐懼:嬰兒在6個月之後開始出現恐懼情緒,多數是由看到陌生人時引起的,這時候嬰兒會蜷縮到父母懷裡,迴避陌生人的眼睛來表達其恐懼。

其他:嬰兒1歲之後,隨著語言能力的逐漸發達,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會用合適的詞語把情緒表達出來,比如害羞、自豪、內疚、吃驚等。

充分了解情緒之後,父母要做的就是可以通過孩子的面部表情、行為動作、語言表達來"閱讀"出孩子當下的情緒,並及時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反饋,這樣有助於建立親子關係,可以促進嬰兒的技能發展,讓嬰兒獲得更高的幸福指數(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保證孩子身體心理健康成長。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父母要跟孩子有效溝通,前提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多少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因為沒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緒而發怒,結果孩子的錯誤行為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就像我在和碩碩溝通"發脾氣亂摔東西"這個行為時,等我察覺到他因為某件事情沒有順他的意時,就會問他:"是不是生氣了?"剛打算給他講一下道理順一下氣兒,但他二話不說隨手拿起旁邊的東西就砸向地面,看他這個架勢我的情緒也會瞬間失控,開始向他吼:"你再摔一下試試!",吵他有時候還不解氣,我有時候也會打他幾下。然而幾次下來,打罵並沒有什麼用,他反而越摔越起勁兒。

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對我和碩碩的情緒都會越來越糟,幸好我在讀情感專家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時學到了這樣的六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第一、我想要什麼?

在我和碩碩的事件中,我想要什麼?我希望兒子對我言聽計從?我希望上演一場"戰爭"還是希望和諧解決問題?我希望兒子傷心還是高興?

思考之後,我想要碩碩明白他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可以有不高興的情緒出現,但是用亂摔東西的行為表達出來就是不對的,他可以用嘴巴說出來自己此時的不悅,也可以告訴我怎麼樣做才能從不高興變得高興,他的要求只要不過分我會盡力滿足的,我希望跟碩碩和諧解決問題。

第二、我有沒有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緒?

真實的情緒就是我所說出去的話會不會讓衝突更加惡化。

碩碩摔東西的行為讓我有了生氣的藉口,但也許真正讓我情緒失控的是碩碩的行為有挑戰我權威的嫌疑,感覺自己說的話碩碩沒有聽還反抗,自己的威信收到了威脅,"你再摔一下試試"這句話不但讓衝突惡化,而且仔細品味一下它的重點確實是在維護我自己的威信,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其實已經在我的話語中"投射"出來了。

卡爾·榮格賦予"投射"一個新的解釋:我們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反映。

所以看到他摔東西后我應該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跟他說:"你摔東西的行為會讓媽媽認為你是在挑戰媽媽的權威,對此媽媽很生氣"。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第三、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其實我訓斥碩碩的話語很"熟悉",這要追溯到我的原生家庭,小時候我也經常因為反抗父母的話而受到他們更厲害的打壓,說的最多的就是我說碩碩的那一句,我心中無意識的部分在體驗到碩碩對我的反抗這件事時產生了生氣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是情緒。

第四、我準備怎麼回應這樣的情緒?

當我在心裡這樣問自己的時候,我已經選擇不再對負面的情緒做出直覺反應,而開始去探尋能讓我得到平靜、喜悅和愛的處理方式了。我準備在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我首先要深呼吸20次,每一次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完成後我會發現自己的情緒已經穩定了大半;其次我再重複一下第一步最後我會把第三步自己情緒的由來和情緒的強度說給碩碩聽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第五、這種情緒背後給我帶來了哪些感覺?

其實在我用第四步的方法來響應自己的情緒時,我發現問題已經差不多解決了,我和碩碩的感情也更加親密了。然而當我們在化解情緒過程中,寂寞、無助、迷失等一些讓我感到空虛的感覺也會隨之而來,這種感覺讓我十分害怕,但我必須要接受它們,把它們當做自己的一部分,並將這種無力感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積極的面對也是我對自己情緒負責的方式。

第六、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我選擇面對自己最深層次的感覺,接納自己的無力感時,我就相當於選擇了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就這樣選擇對自己的情緒、感覺負責時,我感受到了掌控自己情緒帶給自己的美好。

這個時候當我再次回到碩碩摔東西的事件時,我內心平靜,但卻發現碩碩深陷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父母該如何教孩子逃脫負面情緒的"牢籠"呢?

愛的搖籃:把正在經歷負面情緒的孩子抱到懷裡,一邊輕輕拍後背,一邊左右搖晃,並在其耳邊輕聲安慰,好像舒適的搖籃一樣,以此來幫助他們解除負面情緒。這種方法多適用於較小的兒童。

轉移注意力:當孩子深陷某一種負面情緒一時無法自拔時,可以給孩子平時最喜歡吃的東西或者最喜歡的玩具,也可以帶孩子離開產生負面情緒的當前環境,只要將孩子的注意力成功轉移,他們會很快忘記剛才發生的不愉快經歷。

情緒複述:針對可以自由表達的孩子來說,當他們被負面情緒籠罩時,父母可以先把讓孩子產生不好情緒的事件原委描述一遍,然後再引導孩子複述一下情緒由來,當孩子感知到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來龍去脈後,他們的情緒本身就會進入自愈當中。

擁抱療法:對於孩子來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緒,有時候什麼話都不用說,有時候只需要一句:"我知道了",但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緊緊的將他們抱在懷裡,一會兒的功夫他們就會擺脫負面情緒轉而喜笑顏開。

善於“閱讀情緒”的父母,孩子幸福指數更高,掌控情緒只需六步


父母學會"閱讀情緒",會讓孩子的幸福指數更高;

父母學會"掌控情緒",會讓孩子也做情緒的主人;

父母學會"治癒情緒",會讓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