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位於黃浦路15號的浦江飯店成立,現已改建為中國證券博物館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陳列於中國證券博物館的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證券成交憑證


01·

愛建大膽求新創設認款制

當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的董事長秦其斌被問起:“你是怎麼想到利用股份制搞活企業的?”他說:“我在一次長寧區工商聯組織的會議上,結識了一些老工商業者,聽他們講述了老工商業者集資籌建愛建公司的事情,作為大家集資的‘愛建’公司,被傾注了許多的工作熱情,經營得很是紅紅火火,這啟發了我,我也想到了我們公司需要擴大生產,但急需現金的事情……後來便提出了效仿愛建實行股份制的構想。”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4年11月,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票誕生;右上為飛樂音響董事長秦其斌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送給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

當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櫃檯——靜安證券營業部經理黃貴顯在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時,他特別提到:“愛建公司是改革開放後首家集資創辦的民營企業,集資辦公司的做法給股份制提供了啟蒙

。”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8年11月,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視察1986年9月批准設立的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左為經理黃貴顯

早在1979年,改革開放政策宣佈後的第二年元月,鄧小平發出對原工商業者“錢要用起來,人要用起來”的號召。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原工商業者落實政策和其“社會主義社會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身份的確立,廣大原工商業者普遍感到歡欣鼓舞,激情高漲,紛紛表示要響應小平同志的召喚,以實際行動投身經濟建設,報效祖國。

劉靖基、唐君遠等老一輩工商業者迅速響應,他們從“實業救國”、“民主建國”中走來,在迎來改革開放後,又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愛國建設”中去,積極倡議成立愛建公司,為報效國家,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鄧小平接見愛建創始人劉靖基

作為“勇吃螃蟹”的第一人,愛建公司創建時,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只能按照具體情況摸著石頭過河。首要問題是愛建公司以什麼方式組建並定位何種性質?囿於當時處於意識形態十分敏感的氛圍下,經過反覆醞釀,

老工商業者們決定不用“股份制”“股東”的名稱,而大膽求新用“認款制”“認款人”名稱,並將公司性質定位為集資經營的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

這一大膽創新,打消了原工商業者及其親屬們的思想顧慮,集資認款工作意想不到的順利。1979年9月22日,以劉靖基、唐君遠為代表的上海市老一輩工商業者和部分海外人士1000餘人共同集資5700餘萬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電影院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認款人大會,創建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愛建公司的認款資金全部來自民間自有資金,賦予了愛建民營企業的性質,這在當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一統天下中是絕無僅有的,距日後民營經濟蓬勃興起的時代,愛建起碼超前了10年以上。

同時,愛建公司的認款資金中含有23%的境外資金,這是極為特殊的。愛建籌資過程中,境外工商業者紛紛認款,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王寬誠認款570萬元,香港實業家丁午壽、丁鶴壽昆仲認款288萬元,榮毅仁胞弟、僑居澳洲的榮鴻仁認款100萬元……愛建創建過程中含有境外資金成分,成為愛建的一個鮮明特色。1992年愛建改制上市,國家有關部門特許愛建境外持股人折股持有愛建A股股票,愛建一度成為絕無僅有的含有境外股東的A股上市公司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愛建公司成立大會上認款人舉手表決通過公司章程

今天看來,愛建公司實行的認款制與股份制企業籌集和吸收社會資金的形式和功能是一致的,且公司成立之初就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通過了《公司章程》《董事會組織規則》《監事會組織規則》《執行機構組織規則》等,由認款人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監事會,在公司內部構建起了既權責分明、又有監督制約的企業治理結構。但鑑於當時的特殊環境,認款制在分配方式的設計上另闢蹊徑,約定認款人按照銀行5年存款利率計算,只拿利息,不分股利,並且每隔5年可以收回認款,公司的盈餘用於不斷擴大再生產,繼續發展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可見,愛建公司創設的認款制,是老一輩工商業者在吸收現代企業制度精華的基礎上,通過糅合他們的政治智慧而設計的一項符合時代需求的企業制度。在當時的企業制度環境下,愛建在企業制度上的突破創新是一個創舉。它保障著愛建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同時,它的誕生和多年實踐,為80年代上海股份制的破殼而出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積極的啟示,也為國內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造樹立了標杆


02·

愛建從認款制到股份制

愛建公司自1979年創辦後,年長的劉靖基等老一輩工商業者以“報國之日苦短、報國之心倍切”的熱情,帶領公司開疆擴土,不斷壯大,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實業投資、金融信託四大板塊全面發力,經營效益不斷增長。

但隨著一批批企業普遍向規範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以及愛建公司業務的迅速拓展,愛建“認款制”中資金短期性和經營業務需要長期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何按照國家政策,在兼顧公司和認款人兩者關係的前提下,研究深化企業體制改革,擴大資金來源,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股份制”被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俗稱“老八股”的上海早年8個股票樣張

80年代中後期,隨著上海飛樂音響等股份制企業的興起,股份制這一形式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共同關注。雖然當時成立的一些股份制企業規模都不大,效益也有好有差,股份制的優越性尚未明顯體現,但愛建老一輩工商業者早已睿智地意識到,實行股份制是公司改革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20世紀80年代末,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左)與劉靖基(中)在一起,右為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

80年代末90年代初,董事長劉靖基多次向市領導彙報公司改制股份制的要求,得到了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副市長黃菊的同意、鼓勵和支持,並委派副市長莊曉天具體聯繫、指導。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9年9月27日,上海市副市長莊曉天(右)到愛建公司指導工作,左為劉靖基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9年9月27日,莊曉天副市長傳達朱鎔基市長的意見,就愛建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及設立愛國基金等問題進行會談

在推進改制的過程中,第一步是在自願的基礎上,將“認款”正式轉為“認股”,將“認款人”轉為“股東”。第二步是要妥善處理公司歷年來累積的自有資金。經反覆研究,並經市政府批准同意後,以自有資金成立了上海工商界愛國建設特種基金會,作為愛建股份公司的大股東。第三步是明確愛建股份公司和上海工商界愛國建設特種基金共同傳承發揚公司創業時“愛國建設”的精神,繼續為上海的繁榮振興、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愛建股份招股說明書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愛建股份股票樣張

1992年7月2日,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改製為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正式獲批,批覆明確同意,對原認款人轉股按原金額換成等額股份,在公司成立兩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在境外的原認股人特許與境內認股人同樣折股,特許境外個人股股東持有A股等。同年8月4日公司發行新股,共募集資金3.15億元,連同原認股轉為股份金額1.05億元,合計4.2億元。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92年9月22日,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招待會

發行新股順利完成後,1992年9月22日,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友誼會堂電影院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代表大會,標誌著愛建股份公司正式誕生,並於1993年4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了一家頗具知名度的綜合類上市公司,先後入選“道瓊斯中國88指數”“上證30指數”等樣本股。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96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上證30指數”,愛建股份入選樣本股。同年,成為美國“道瓊斯中國88指數”成份股首期入選企業之一


03·

愛建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

愛建公司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便積極參與推動上海金融改革開放,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前後就參與到了資本市場的建設發展中。

1986年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出了一張特殊的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銀證字第0408號”,批准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全額投資創辦的子公司——上海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現上海愛建信託有限公司)為金融機構。1986年8月26日,新中國首家民營非銀行金融機構由此誕生。愛建信託成立後成功發行了國內首個規範的資金信託產品——上海外環隧道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參與東方明珠電視塔財團專項融資,為上海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出口創匯籌款,

在一系列“第一”中展現了民營金融機構的活力,也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86年8月26日,新中國首家民營非銀行金融機構——上海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在上海香港路59號誕生

時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在回憶文章中特別提到,“80年代,中央要求同時打開南北兩邊的金融局面,同時從西方學習信託投資公司經驗,將信託引入中國市場。不得不說,

愛建信託的設立正是順應了當時改革開放的需要。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十分關注與支持愛建的發展,要求我做好愛建的工作。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陳慕華來到上海,除考察金融工作以外,到愛建考察,還親自去到劉靖基家裡。”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左圖:1987年6月,國務委員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中)視察新中國首家民營非銀行金融機構——上海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愛建公司全資子公司,現上海愛建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劉靖基(右,兼愛建信託公司董事長)陪同,後排右為上海市副市長黃菊,後排左為愛建信託總經理周夢雄;右圖:陳慕華為愛建信託公司成立十週年題詞

1987年2月,上海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證券部在香港路59號成立,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批發起會員之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之一。證券部從1987年起經營各年國庫券、保值公債、金融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企業債券及地方政府債券,代理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和普通股票。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90年12月19日,上海市市長朱鎔基等領導出席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儀式。前排左起:汪道涵、鄧蓮如、朱鎔基、黃菊、 劉鴻儒、李儲文

1989年4月,愛建信託公司在黃浦路53號(現海灣大廈)設立證券營業部,主要從事債券業務。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黃浦路15號成立開張。位於金山路與黃浦路交叉口,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僅一路之隔的愛建黃浦路營業部主營業務從債券業務轉為股票業務。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愛建黃浦路營業部見證了中國股市的發軔與快速成長。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李鵬、朱鎔基等視察上交所後,都曾經過愛建黃浦路營業部;新中國第一代證券交易員都知道上交所旁有一家叫愛建的證券營業部;新中國第一代投資者楊懷定(楊百萬)等都曾在愛建黃浦路營業部從事過國債、股票交易。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愛建金融信託投資公司黃浦路證券營業部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股市升溫,全國炒股。圖為在上海黃浦路上,股民用望遠鏡看愛建黃浦路營業部內股票行情。這也是在前網絡時代,股票市場常見的景象

由於當時證券網點數量很少,愛建黃浦路營業部又具備地理優勢,營業部的人氣很旺,排隊辦理業務、觀望行情的股民絡繹不絕,一度有許多股民扛著躺椅和被子通宵排隊領委託單,就連

時任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也經常會到該營業部觀察股市行情、調研股民情況等。還有一位股民留下了一張在黃浦路路邊用望遠鏡看愛建黃浦路營業部股市行情的老照片,成為了反映股市早年歲月的經典。愛建黃浦路營業部也給新中國老一代證券從業者、投資者都留下了無法抹去的記憶。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2018年11月8日,上交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與沈霞在中國證券博物館參加改革開放“迴響四十年,我們再出發”活動後合影

90年代初,上海的證券公司僅有申銀、萬國、海通三家,但各信託公司下屬的證券部都可以從事證券業務。愛建信託公司憑藉自身實力,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發展。

1991年8月,愛建信託公司第一次開展承銷發行業務,與申銀證券共同承銷發行了新中國第一股“小飛樂”及老八股之一“愛使”新股。當時,小飛樂與愛使分別增發16.5萬股和10.65萬股社會公眾股,股票面值為50元,溢價分別為70元和60元,但是當時上交所掛牌成交價小飛樂為571元、愛使為477元(面值為100元)。巨大的差價給火爆的股市火上澆油,股民買股票的心態幾近瘋狂。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2019年6月18日,老八股創始人等在中國證券博物館交流座談後合影。前排左三為小飛樂原董事長秦其斌,前排右三為愛使原總經理秦國樑,前排左二為曾任電真空董事長的顧培柱,前排右二為曾任申華副總經理的楊煥鳳,前排中為愛建集團黨委書記、股市資深參與者範永進,後排右四為股市見證記錄者陸一,後排右一為沈霞

為了應對股票熱,防止擁堵發生,愛建信託與申銀證券共同商定放棄原先在各自營業網點開展發行工作的設想,決定租用虹口體育場,利用體育場寬闊的場地和眾多的進出口通道來保證安全高效地完成發行工作。這一想法得到了虹口公安分局和虹口體育場領導的讚賞和大力支持。事後,發行的火爆場面也證實了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及時的。這一有預見性的周密決定令發行工作獲得圓滿成功。由此,愛建公司整體形象和員工隊伍通過這次發行工作的檢驗,在社會上和業內都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和認可,此後證券業務收入連年增長,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愛建信託成為了當時僅有的25家有一定影響力的證券金融機構會員之一,排名第5位。

2002年,根據信證分離的政策要求,證券業務從信託公司分離,愛建證券公司正式成立,旗下業務不斷擴展,走出上海,布點全國,成為了一家全國性的證券公司。

回望資本市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愛建公司在啟發股份制的誕生,建立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妥處境外股東持股問題,外資企業重組境內企業,參與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等許多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與試驗,愛建這個特例為推動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與繁榮,都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沈霞根據範永進、楊銓謨等愛建領導、前輩和股市開拓者的回憶及相關史料整理。作者自2010年起參與編寫編輯《龔浩成口述:上海金融改革往事》《朱鎔基:“一個圖章機構”的往事》《經濟體制改革和股份制實踐》《股市早年歲月親歷者說》等書和央視《大市·中國》紀錄片有關工作,著有《感悟大時代》一書)

改革開放後首家民營企業的三十年“股”事

本文榮獲中國證券博物館舉辦的“承史傳世·歲月流金”徵集活動二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