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推舉吳佩孚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北洋軍閥首領。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落魄之中的吳佩孚投天津武衛前軍當兵,起家之初,賴王懷慶推舉,到了聶士成所主辦的開平武備學堂學習。

王懷慶推舉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出生于山東蓬萊。吳家在蓬萊縣城開著一個小雜貨鋪,算得上小康之家。但1890年,吳佩孚的父親因病去世,吳家從此日子過得緊巴巴。

1896年,吳佩孚在科舉考試中名列登州府第三名,成了秀才。看似可以有一個美好前程的他,卻在第二年被迫逃離家鄉,還被官府革去了秀才功名。怎麼回事呢?皆因這位吳秀才膽子極大,而思想又極保守。清末年間,講究男女授受不親。蓬萊縣電報局長,過生日在家中辦堂會,請了濟南來的戲班子,有男有女,同臺演出。這事被吳秀才聽到了,極為憤慨,認為這是在唱淫戲。於是,他帶著一群人,衝進了電報局長家中砸場子。這一砸,得罪了地方官,為免受牢獄之災,吳佩孚連夜出逃,他一生的傳奇從此開始。

吳佩孚逃到了北京,曾在街頭擺攤幫人寫對聯,代寫家信以謀生。不久,經堂兄吳亮孚指引,他到天津加入了清末名將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做了一名戈什哈,也就是所謂的“護勇”(戈什哈取自滿足話,是侍從、護衛的意思。)

好男不當兵。一般來說,當兵的人常是一些家裡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窮孩子,多數都大字不識幾個。吳佩孚這個秀才來到軍營,引起了聶士成的中軍王懷慶的關注。經王推舉,吳佩孚到了聶士成所主辦的開平武備學堂學習。不料,在1900年抵抗八國聯軍入侵的戰鬥中,聶士成力戰陣亡,武衛前軍潰散,開平武備學堂也就隨之倒閉。本來吳佩孚只差數月就能畢業,憑此學歷可以升任軍官,無奈造化弄人,卻只能淪落街頭,做了一個算命先生,靠著擺攤算卦及代寫書信勉強度日。吳佩孚後來喜歡高談闊論的習慣,不知道是不是和這段算命先生的經歷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