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那些偏門小眾但暴利的生意你知道多少?

先講幾個邏輯簡單的:

  • 有人沒事了就愛研究搶紅包,俗稱“羊毛黨”,後來想著怎麼能擼更多?於是僱了些人,把“薅羊毛”這件事公司化規模化,再借助一些相關技巧和批量操作軟件來實現利潤最大化,算不算創業?前幾年AR實景紅包那會兒,一天就能擼幾千塊,有一次支付寶賞金活動,幾個月,擼了80萬,對,就是那次著名網絡事件“某小夥進貨一車白菜然後上街推廣:只需0元掃碼支付寶便可免費領白菜,幾小時賺5K元”的經典案例期間;
  • YouTube上有個人叫“B站搬運工”,人如其名,他真的就是隻做一件事:把B站也就是嗶哩嗶哩上的視頻下載下來發布到YouTube上來靠播放量賺佣金。也就是個篩選視頻的功夫,甚至連簡單的剪輯都不用做,天長日久,靠量取勝,算不算創業?收入怎樣呢,保守估計,月入百萬。同樣,也有人專門把知乎上的一些好玩的答案截圖發到微博上,粉絲極多,利潤自然也少不了;
  • 有人發現百度搜索的一些關鍵詞熱度很高,但並沒有相關垂直細分領域的網站。於是花幾百塊錢做了一個,很簡陋但一直堅持維護,後來被百度收錄,再後來學習了一些簡單的SEO技巧,連競價排名都沒做,慢慢的優化到前幾位,每日訪問IP很多,於是就開始接廣告,算不算創業?每個廣告位每月幾百元,一共三四十個廣告位,而且都是被動收入,他啥都不用幹,數錢就行。哦對了,這樣的網站,他有十幾個。他的名言是“一個關鍵詞,就是一個項目”;
  • 再附加個和知乎有關的模式:弄個“素材網站”,上傳各類精美圖片/字體/PPT模板/視頻效果等資源,設置各種會員等級,對應相應的下載權限,價格在300-1K元不等,然後鋪開了去打廣告營銷推廣。經常玩知乎的知友肯定知道我在說什麼,知乎的主要營收來源就在於廣告,而在知乎的信息流廣告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金主,即是此類素材網站,看到過此類廣告的老知友們請舉手。此類網站,兩三個人,操作順手的話,何止百萬。


網上的那些偏門小眾但暴利的生意你知道多少?

以上例子,還都算是“正兒八經”的呢,另外還有的人啊,手裡啥資源也沒有,人脈、技術、名氣、關鍵信息、眼光...統統都沒有,照樣也能縱橫捭闔,白手起家。怎麼玩的?靠三樣東西:要麼靠“套路”,要麼靠“自媒體”,要麼靠“信息差”。

套路類:

凡是此類模式玩家,通常會展現出以下關鍵詞的氣質:“偏門”、“暴利”、“歪點子”、“野路子”、“草莽”、“擦邊球”,一般來講其經營模式往往為“正人君子”所不恥,卻也依靠其“風雷手段”和“百無禁忌”而混的風生水起。說起來容易其實一點也不簡單,一般人沒那個“心眼子”。

案例1.

有的人,在1688隨便OEM一款幾塊錢的“進口紅酒”,在超市收銀臺出口支個桌子,憑購物小票就可39元拿走兩瓶禮盒裝。類似的還有憑購物小票在珠寶櫃檯抽獎,中獎率100%,但只能抵扣XXX元,差價另付,或可以一折購買價值幾千元的“珠寶”,其實所謂“珠寶”,1688進價十幾塊錢。具體收入不祥,這項目行情好的時候,幹幾年夠你在二線城市全款買房了。

點評:利用了營銷心理學中的“沉沒成本”概念,即“失之痛大於得之樂”,潛意識告訴你,你不買的話,就浪費了,就吃虧了。別小看這種心理效應,我奶奶寧可去受騙,也不相信她的親孫子。目前這項目,一二線城市已經被玩濫了,但在低線城市仍然適用。

案例2.

2017年左右,很多“從業者”都在做一個項目:

  1. 微商號推假大師;
  2. 假大師免費算命;
  3. 收費才能看詳批。

很多人照葫蘆畫瓢,但卻始終收效甚微。

為啥?因為野雞命理師沒有背書不權威,且粉絲池內屌絲居多價值低。怎麼“破局”?

於是某君開始這麼玩,拋棄屌絲受眾,轉而面向企業人群

1.網絡上找個厲害的“大師”,為其開設一個公眾號,發佈風水理論、顧客案例等。

2.通過各企業名錄網站:

  • 企查查http://qichacha.com、
  • 天眼查http://tianyancha.com、
  • 啟信寶http://qixin.com

聯繫各地的初創企業,自稱XX中華風水協會,並稱在舉辦活動:2888元可以請大師視頻遠程辦公室堪輿,送大師手製風水擺件(1688網200元批發)。

3.對方若無意向,就推大師公眾號,關注免費領:堪輿秘籍電子書一本。對方關注公眾號後,自動回覆客服微信,說加大師徒弟領取……電子書裡夾帶堪輿介紹以及500元代金卡,限領取後一週內使用。每月群發升級版電子書,並跟進堪輿意向。

4.在58同城上聯繫各地的工商註冊/稅務服務公司,建立合作:只要推我們可拿走50%銷售額。而作為初創企業這樣的“大韭菜”,

  • 一來資金充足,否則誰敢開公司?
  • 二來雄心勃勃,都想圖個“好彩頭”。

於是,一套流程一個員工,首月流水就達23W,除去大師提成8W、員工工資2W,純利13W到手。

至於現在還有沒有在做,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點評:創造性地將一個本是ToC的業務,拔高為一種ToB的業務形式,且從中巧妙利用人性:對財富和成功的渴望,使“對的產品”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正所謂:人性,是暴富的最優解。

案例3.

我所知道的一個最為詭異,最匪夷所思的項目,是一個做文玩的“小團伙”。

文玩這東西暴利不假,但前提是找到有緣人

  • 若看對眼,十萬八萬都買,
  • 若不對眼,十塊八塊都嫌。

所以關鍵是怎麼才能夠找到投緣的客戶賣出去。

他們是這麼玩的:

1.找來一批學生或閒散人員,收買他們用身份證註冊淘寶店,因為C店註冊是有數量限制的,於是手上有了上百家C店;

2.分類上架各種文玩產品,如玉器、手串、奇石等,拍攝精美的文案照片;

3.接下來才是最騷的操作:每件產品都標該類產品的全網最高價。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不是最低價,是最高價。詳情頁面裡留微信,或加在圖片水印上,類似於:“瞭解更多好貨加XXX看視頻展示”。

4.於是就引來一些客流,以微信方式接待了。為啥這樣也能引來客流?這也是該套路最高明之處,也是最精華、最“破局”之處:真正痴迷於文玩的人,其興趣絕不僅限於購買,更痴迷於欣賞長見識。所以發燒友們會因為好奇,而通過按價格排序的功能,找到品類中最牛的那一款,去看看到底長啥樣開開眼。假如你是小葉紫檀手串粉,你不好奇最貴的貨長啥樣?於是自然就看到了該信息。此種方法吸引來的顧客,無非三類:

  • 極度有錢的;
  • 極度痴迷的;
  • 既有錢又痴迷的。


網上的那些偏門小眾但暴利的生意你知道多少?


絕對保證顧客質量高淨值,那又怎麼能保證顧客數量呢?別忘了,人家有一百多家店呢,各類產品,各種型號,每天加過來的看客源源不斷...

5.你以為這就完了,就可以在朋友圈賣貨了?no no no,人家才不賣,都是每天晚上準時拉群,拉群幹啥?當然是:拍賣。於是乎,每天都有一群發燒友聚集在群裡,摩拳擦掌翹首以待,等商家公佈寶貝視頻,全方位展示成色、質地、品相,配上唯美的說明文案,要眼福有眼福,要氛圍有氛圍,紛紛出價競標,水到渠成罷了。何況商家還特意在群裡安排幾個“托兒”,價格不如意時,適當哄抬一下,等到了火候兒,大概是進價N倍時,適可而止落袋為安。顧客帶著自豪感興高采烈收貨,商家揣著滿足感關起門來數錢,你情我願皆大歡喜一片和諧。拿到貨的對商家更加信任,遺憾拍不到的也扼腕嘆息,發狠決定下次絕不再猶豫,因為視頻拍賣會每天都有...

唉,比不了比不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這麼個項目,除去產品成本以及員工工資,月賺百萬信手拈來。

至於現在還有沒有在做,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點評:大家都在標榜自家“便宜”,我偏要“貴”,逆向思維說來簡單,誰能落地運用?世俗之邏輯,從來都是愚昧守舊的填鴨式灌輸,除了束縛人的思想,百無一用。很多時候,一定要學會:不走尋常路

自媒體類:

案例1.

某視頻平臺上有一檔節目,是幾個東北小夥搞的,專門尋訪直播各種靈異事件,真的也好假的也罷,確實粉絲量巨大,一期節目下來,收入對於上班族來說,那是天文數字;

案例2.

話說有一哥們啊,就在抖音上賣圍巾,怎麼賣呢?度娘上搜羅各類圍巾系法,並練熟,找個上鏡的女性友人拍抖音,各種系法、各式圍巾、各類搭配、各種場景...他的模特顏值氣質都不錯,但不願露臉,於是帶個超大號墨鏡,反而更顯逼格。註冊淘寶C店,下掛在抖音號,1688進貨,白菜價,暴利。女性是感性動物+視覺動物,情緒被視頻效果調動起來,哪有理智可言,一句話:

老孃我今天就得照著你那種款式買!人說:一萬個李佳琦也說不動一個直男,但就算你不是李佳琦,也完全能說動一萬個愛美的女人。夠不夠簡單粗暴?還TM正規,關鍵是,這種自媒體賬號,不但是一種“賺錢系統”,還是一份具有積累性增長性的“虛擬資產”,隨著越做越大,不但賺錢越來越容易,而且越來越值錢,價值不可估量無上限,再不濟再不濟,光靠接廣告也能賺不少呢。還是那句話,不是讓直接照搬啊,圍巾只是例子,頭腦風暴,發散思維,粉絲經濟,何處沒有商機?

點評:自媒體不一定是讓你去當文字工作者或者寫公眾號,門檻太高競爭太大,但音頻類和視頻類自媒體,都算自媒體。抖音、快手等APP,最劃時代的價值是什麼?它成功的把出內容的能力門檻,降為零。從此,全民都有了

出內容的能力,誰都能來上一段,別說人,狗都能。有多少低年齡、低學歷的小年輕,在快手、抖音上白手起家逆襲人生?

信息差類:

信息差這東西,是個人都知道,但往往容易忽視它的威力。因為總有一種聲音在告訴你:“如今是信息社會,任何信息都趨向透明化,早已沒有那麼多空子可鑽。”大眾往往認為:“信息化程度高意味著:獲取信息越來越容易,我知道的事情應該越來越多才對。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雖然人們知道的事情的確是越來越多了,但相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人們手中掌握信息的比例越來越小了,因為信息大爆炸,信息太TM多了!


網上的那些偏門小眾但暴利的生意你知道多少?


舉例:

  • 前陣子有人知乎上私信我,問接不接點贊任務,每次點贊+感謝=80元,代發文的話再乘以N倍(當時讓給【*朗剃鬚刀】寫+發)。任務我不接,膽小怕封號,還留著玩呢,且知友們有責任維護社區平臺的純淨,杜絕交易舞弊的“灰產”。80元的價格,至多隻是終端價格的一半,好歹我玩知乎這麼久13K粉835鹽值,但找我的那個人呢?他有什麼?他只是一個靠信息差賺錢的中介販子。我點贊掙錢的話,每天也最多點贊5次掙400元(多了怕封號),而販子呢,誰知道他手裡有多少甲方(上家)和小V(下家)?他可以天天在家玩手機聯繫業務就可以了,收入上不封頂。再次強調,說這些不是提倡大家去搞這個;
  • 有次有個MCN機構的姐們跟我講,她有次去“豆瓣稿費銀行”找寫手寫篇稿子,50元稿費。同時,她也想著多找幾個作比較,找到個最投緣的可能以後就長期合作了。她找著找著,其中有一個人告訴她,這篇稿件要求剛剛看過,一字不差,恰好在某個寫手QQ群裡看到的。姐們問他多少錢稿費?寫手說給20元。這不就是信息差嗎?“差”的還不少呢,埋頭寫作倆小時的掙20元,隨手轉發的販子躺賺30元。豆瓣上有多少寫手?QQ上有多少寫手群?要不是機緣巧合,去哪裡說理去?這一單販子賺30元,他要是做一整天呢?
  • “生日報”這玩意,很多人沒聽過,送禮用的。發紅包多俗氣?特別是情侶之間,親人之間,上下級之間,更有學問了,一定要有創意和紀念意義。所謂“生日報”就是指一個人出生當天的老報紙,每個人都想看看自己出生的那天整個世界是什麼樣的,發生過哪些事情,因此生日報就有了市場,體現心意製造感動。任何博物館不可能有那麼大收藏量,所以大部分是做舊的贗品,成本幾毛錢,但能賣到十幾元、幾十元甚至幾百元,這還僅僅是一份,要是各大報紙一整套呢?貨源淘寶或1688上就有,怎麼推廣呢?1.百度系。去搜索下有多少人求助選擇生日禮物的問題就知道了;2.分類信息網。如58同城等;3.聯繫各大做社區團購項目的團長,合作分傭即可;4.其它亂七八糟的平臺,如微博QQ群知乎豆瓣興趣部落等。特別是年紀較大的人,特別吃這一套,有回憶和情懷在裡面,一單輕鬆賺幾百;
  • 某大嫂辭職生娃帶娃,聯繫了附近所有房產中介經理,然後就拿著房產信息上網發帖了,比如賣房子!急賣!好幾部手機,N多個平臺。發之前加一道工序:圖片和文字的優化。一般中介業務員很忙,發帖很隨意,所以稍微一弄就能在吸引力上碾壓其它帖子,玩知乎的知友們都懂,你寫篇回答草草幾句話,絕沒有生動詳細圖文並茂受歡迎,賣房帖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人要看房就聯繫中介業務員代辦,房子賣掉了就賺佣金,出一單收入不是小數目,然而人家只管在家帶娃、發帖;
  • 有人在華強北批發二手翻新手機,在閒魚上賣。把寶貝說明做的詳細美觀一些,再加一些互贊群,提高寶貝曝光率,不愁賣。也有很多在網上專賣二手筆記本電腦的,淘寶有,京東有,都還做得挺大;
  • 某君在分類信息網上倒賣手機靚號,這東西幾千幾萬幾十萬的都有,他是這麼玩的:先去淘寶上找各種靚號店談合作,就說有很多客戶,讓店家把號碼資源都發給他,但不進貨,先引流,在淘寶和亂七八糟的渠道上(百度搜索可以找到很多此類網站),弄個超牛號碼就掛上去(哪怕手裡根本沒貨,比如尾號五個8),顧客也必然會全網搜索這號碼,別人標8萬他就標5萬,反正沒人知道到底多少錢,先把顧客引過來,顧客想看貨就找藉口(比如被人預定了),但顧客總歸要買的嘛,他就推薦一些有資源的,而且不好搜索的號給顧客看,看上了就成交,然後再臨時進貨,賺差價,或賺佣金。

點評:信息差思維,是最容易掌握、最初級入門的一種商業思維。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對你來說再理所當然的事情(信息/道理/套路等),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

因為:如今是信息社會,但只是相對於舊時代而言,實際上我們還是一個個相互分離的信息孤島,而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大多數蘊含在孤島上。

我試著來總結一下,到底有哪些東西,有信息差的文章可做?

我想了想,大概有這麼幾個方向,說不全,但涵蓋大部分:

一、灰產類:

以上文說的“倒賣小V點贊”為代表,這個好理解,灰產本就不會在明面上運作,價格怎麼可能透明?

二、虛擬服務類:

以上文說的“倒賣稿件”為代表,這玩意本來就沒個標準價,寫手水平不同,風格不同,時間成本的價值不同,所以,價格那都是隨意定的,市場經濟,你買我賣,都不覺得吃虧就成交。而且誰敢說這東西,200元的寫手就一定比100元的寫手出稿質量高?於是自然就有了信息差的生存空間。

三、小眾產品類:

以上文說的“生日報”為代表,屬於稀罕玩意,尚未進入大眾認知,於是可比價的地方少,只要能引發興趣,就大概率成交。

四、高客單價產品類:

以上文說的“販賣房產信息”為代表,100元的東西你賣110,沒人會買,1000元的東西你賣1010,莫得區別,一萬元呢?十萬元呢?一百萬呢?

五、非標產品類:

以上文說的“倒賣二手電子產品”為代表,電子產品網上有賣,隨便一搜索就有,京東還不夠選嗎?但那都是新的,要是舊的呢?就沒有標準價了,看文案水平、看拍攝水平、看機緣唄。既然是非標產品,每一件都不一樣,價格自然沒有可比性,可不就有了信息差?

六、以“高淨值人群”為目標受眾的產品類:

上文“倒賣手機靚號”、“販賣房產信息”都是代表,富人們肯定不傻,但他們不差錢,看心情成交的幾率很大,要的就是體驗,買的就是高興,所以肯定有文章可做。

綜上:

一切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價格極度不透明”的東西。

綜上,

其實此類不為人知的賺錢模式多的是,一般人不知道罷了,而且往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

  • 你問內行,內行未必樂意跟你說;
  • 即便說了,你也未必屑於去相信。

既然內行也不說,外行也不信,倒也落得個清淨,各自兩便。作為一個成年人,慢慢你會發現:真正賺錢的人都不是靠幹苦力,甚至,其“商業模式”聽起來很傻X。真正能賺錢的事情,都不辛苦,或者說,不是一直辛苦。

另外想說的話:

行文至此,必定會有很多“正人君子”跳出來,指責該類“項目”的不道德,都是些雞鳴狗盜的“歪點子”,不夠“偉光正”,我也無意反駁,那就再講幾個真實的例子,注意不要雙標哦。

第一個例子:

話說某超級人口大國啊,在90年代末那會兒,有個XX公司推出了一種“聊天軟件”叫XX,但剛問世的時候用戶很少,這把火很難燒的起來。所以想發展壯大,首先需要活躍人氣,但沒有知名度就不可能有人氣,沒有人氣哪來的知名度?這類似於:沒有蛋就孵不出雞,沒有雞哪來的蛋?所以該公司就想了個辦法,僱水軍“陪聊”,來提高活躍度。這種概念叫做“虛擬運營”,很多平臺都會採取類似辦法。最終這個XX聊天軟件,終於靠這樣的非常規策略,積累起第一批種子用戶,燃起第一把火,漸成燎原之勢,紅遍大江南北。後來就更牛逼了,又出了一款手機端的,好像叫X信。這算“歪點子”不?

第二個例子:

又是這個超級人口大國啊,在某段時間裡國內互聯網掀起了各大“網盤”之間的激烈競爭。話說有家品牌叫“X度網盤”的,看形式不太好,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就在自家網盤服務器上,上傳了大量XXOO小電影片源,以此來吸引用戶下載註冊並廣為傳播。結果也很好啊,最終把別的網盤品牌都擠垮了,基本就剩他一家存活並壟斷。那幾年,真真是線上看片最爽的幾年啊。當然,後來確立地位了,片子也都刪了,不但刪了,還不允許別人上傳,一上傳就變成“教育片”。人家可是大公司大品牌,想什麼呢!這算“歪點子”不?

第三個例子:

還是這個超級人口大國啊,出現了大量的剩男剩女,於是就有很多拉皮條...哦不,婚戀網站,競爭也很大呀。其中有一個好像叫X愛網的,是什麼名堂呢?只要新用戶一註冊,個人照片還沒掛全呢,就立馬給你扔幾個“高質量異性”的“聯繫請求”過去,男的就給扔美女,女的就給扔王老五。男屌絲女屌絲們一看樂壞了啊,平時都是當舔狗都當不明白的loser,這一註冊馬上就有識貨的降臨了,激動之餘卻發現,想聯繫就得充值高額VIP會員費。該充也得充啊,比起人生大事來,那點錢算個屁?充值以後興高采烈地設法聯繫,卻發現對方早就沒影了,基本從此以後,就一直處於“百年孤獨”的高冷境界了。就靠這個,該網站一直保持老鴇...哦不,紅娘網站行業內龍頭位置。這算“歪點子”不?好吧這個吃相確實有點難看了...

所以?

或許這些並沒有人們觀念中的創業那麼炫酷“高大上”,看起來都是投機取巧投機倒把的歪門邪道奇技淫巧雕蟲小技,但恰恰是這些,才是真正的初創企業的常態。在商言商,就算那些偉光正的大企業,照樣有關起門來乾的事,只是那些操作不為人知罷了,別只看到A面看不到B面

社會發展至今,舊時代早已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同時也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種種“可能”和“不確定性”,正如:

  • 有人開著奔馳去躲債;
  • 有人靠收廢品買豪宅;
  • 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比如那位號稱“京城四少”的國內某一線女星前夫;
  • 有人赤貧“成分”還不好,卻能頃刻之間翻轉乾坤,比如那位中年創業大器晚成的某兒童營養品開山大佬。

千萬不能再用那雙舊眸子

去尋找邏輯,觀想世界。

順手賞個贊,將來有錢賺。

(轉載自知乎 ID:澎湃王侯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