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流效率30%?這就是物流科技的力量

[導讀]物流伴隨商流而逐漸演化,整體來看,物流經歷了一個從B2B模式下的傳統物流到B2C模式下的現代物流的發展過程。

B2B模式下的傳統物流模式

B2B模式下的物流服務基本上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模式,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企業對企業之間,物流活動以渠道或工廠為核心。商品從工廠出來後,由整車運輸到總倉庫,再運到各級代理商以及門店,最後由消費者上門消費。


提高物流效率30%?這就是物流科技的力量

在這種傳統物流模式下,在倉庫系統的內部,企業一般依賴於一個非自動化的、以紙張文件為基礎的系統來記錄、追蹤進出的貨物,整體都是由人工來管理,以人為記憶實施倉庫內部的管理,而且人工管理庫存的工作量較大,同時需要多個人進行管理。

在傳統庫存和運輸管理模式下,貨品管理分散且無法與他人分享貨品信息與資源。由於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倉庫內的商品管理比較凌亂,經常發生錯發、漏發、多發的情況,同時隨著貨物數量的增加以及出入庫頻率的劇增,這種模式會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運行工作效率,人力資源嚴重浪費且耗時較長,大概需要花費40-60天。

B2C模式下的現代物流模式

電子商務的發展衝擊了傳統零售,傳統賣場2B的市場逐步被2C的電商替代,傳統物流模式也隨之變化。物流活動逐漸以消費者為核心,各級分倉替代了原有的各級代理商及大量的門店,“新生”的快遞及倉儲環節也蠶食了原有的零擔部分,自動化及信息化逐步應用,整個鏈條的時效縮短至3-7天。


提高物流效率30%?這就是物流科技的力量

在現代物流模式下,除了多級分倉模式的出現,一個與之前最大的區別便是由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的轉型變化。在如今的新零售時代,B2B+B2C全渠道、全鏈路可視化、快速交付將成為服務能力的關鍵詞,特別是作為從靜態存儲為主的功能轉變成為流通為主、給消費市場提供極致體驗的倉儲及運輸配送環節,越來越成為大多數企業的一大短板。

消費者的需求對物流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更趨於多樣化和個性化,企業的訂單處理也呈現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高時效”的特點,對倉儲及運輸的智能化、柔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物流鏈條的時效進一步從3-7天縮至分鐘級達或準時類達。

新物流時代向物流科技要效益

在如今的新物流時代,如何從一個粗放、擴張型的初級物流運作模式過渡到一個實施精細化操作、對客戶需求反應靈敏高效的物流運作模式已被提上日程。這時,向物流科技要效益越來越被眾人所關注。而物流科技的落地沒有那麼簡單,它非常考量企業的能力,需要企業沉下心來花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多維度的持倉和樣本。

如今行業內也有不少企業專注於物流科技的落地,甚至將所有的物流科技經驗都打包成解決方案。

目前,在越來越多企業的不懈努力下,物流科技正在不斷的落地。而在物流科技落地的過程中,物流企業在找準技術方向的同時,還要有耐心走進真實場景與消費者接觸,更要有下一步的規劃。

智慧物流是中國製造2025 戰略實施的重要助力,整體架構自上而下體現在三個層面:智慧化平臺、數字化運營、 智能化作業。形象地說,如果把智慧物流看作“人”,智慧化平臺就是“大腦”、數字化運營就是“中樞”、智能化作業就是“四肢”。其中物流科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物流企業們的路還很長,未來也很值得期待。

目前,中鐵物流集團也在著力轉型,擁抱時代,以科技改變傳統物流環節,實現企業增效,社會共享。

提高物流效率30%?這就是物流科技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