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範代表。我校“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集中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是“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系列獎項之一,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青年集體的最高榮譽。該榮譽不定期頒發,主要授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事蹟突出、社會影響廣泛、典型示範作用強、以青年為主要成員的先進集體。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瀰漫全國,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成為了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全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學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先後組建4批共計428人的援鄂醫療隊火線馳援武漢。在這支特殊的隊伍中,35歲以下的青年佔了相當大的比重(282人),他們衝鋒在前、英勇戰鬥,用精湛的醫術、無私的奉獻、決勝的信念,集中詮釋著北大人的初心與使命,在打贏疫情阻擊戰第一線牢牢築起抗“疫”長城。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講政治,爭做戰“疫”急先鋒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國家吹響了馳援疫區的集結號,北京大學附屬醫院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大年初二,首批60名醫護人員出征疫情中心武漢。此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第六醫院、國際醫院不斷抽調骨幹力量持續馳援武漢,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牢記使命,隨時待命,前往一線!”、“我的專業知識能用上,我願意去一線支援,貢獻一份力量!”、“我曾經參加過院裡2003年非典病房的工作,選我!”……這些人來自醫院的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管理科等各個科室,有剛滿24歲青春活潑的護士,有推遲婚禮的準新郎,有剛當上父親的青年醫生,有吻別3歲稚子的母親,有剛剛給孩子斷奶的媽媽,不同的請戰理由、相同的意志決心,這是集體的力量。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在北大醫學這些最美逆行者中,作為7年黨齡的“老兵”,29歲的田家利原定大年初二回家過年,在列車剛進濟南站的時候收到了醫院的通知,她響應號召立即報名,和愛人在站臺上短聚21分鐘後就動身返京。她兩個月前剛做完腹腔鏡手術,愛人擔心她抵抗力差,她卻與家人“鬧掰”毅然出征。這種決心信心,最終也得到了全家的理解和支持。帶著家人們的惦念、全國人民的囑託,廣大隊員們都做好了準備,步履堅定地向著武漢前行。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講擔當,爭當戰“疫”排頭兵

關鍵時刻,更顯實幹本色。抵漢後,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立即行動起來,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中,並及時組建臨時黨團組織,確保黨旗、團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援鄂期間共有34位醫護人員光榮入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傳染病房正式啟用後,首批北大援鄂醫療隊員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病房,1月28日晚即開展相關醫療救治工作。隊伍所服務的病區,是挽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戰場,這是黨和人民對北京大學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囑託。

人民群眾的需要,就是青年努力的方向。對於隊伍中佔相當比例的“90後”青年,此次抗疫更像是一場醫學領域的“成年禮”。17年前,他們大多還是被大人保護的少年,懵懂地迎來了非典戰役的勝利;17年後的今天,他們已開始接過接力棒,“學著前輩的樣子,迎難而上,和死神搶人”。特別是其中的“90後”黨員,更是以身作則、晝夜奮戰,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得知病區首次開放將有大量病人進入,他們主動請戰、無所畏懼;進入病房前毫不猶豫的“咔嚓咔嚓”,犧牲了漂亮的長髮,換來的則是成倍增加的安全性和效率;“加油、別怕……”,防護服上樸實無華的漢字、簡單的愛心圖案,在醫患相遇的這一刻,卻是無比的美好、溫暖;溼透的防護服、全是霧氣的護目鏡、還有時不時要穿上的紙尿褲,長時間不吃不喝不擦汗不上廁所,一站到底的青春在汗水中蒸騰、昇華;清理排洩物、擦身洗頭、發飯、打水、掃地、收拾垃圾,病人就是親人,大家毫不計較、耐心細緻。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1997年出生的劉金鵬是北大醫療隊最小的隊員,作為一名黨員,他1月26日首批來到武漢,並一直奮戰在前線中的前線——ICU病房。“這個職業很平凡,但幹起來很踏實,我喜歡這個平凡的職業。”劉金鵬覺得男護士這個職業和自己的個性“很搭”。在病房裡平均每天要護理15位患者,除了普通的配藥打針之外,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比如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機和氣管插管期間的護理,血濾病人的護理等等,這些又苦又累又有風險的活兒,他都搶著幹。2月4日生日那天,他也是在病房度過的。“我今年23歲,武漢的經歷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講專業,貢獻戰“疫”新方案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隨著重症患者越來越多,如何提供給患者最佳的治療手段與最優的治療方案,如何保證診療過程的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是整個隊伍討論最多的問題。大家結合指南細化診療細節,甚至就抗生素、激素、丙種球蛋白使用指徵等常見問題也進行廣泛討論、制定統一標準,最終確定了《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入院病人初步處理流程和原則》。2月8日晚,3家附屬醫院獨立接管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新病區正式啟用,一夜之間能夠有條不紊地收治30多名重症患者,“北大方案”所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

與此同時,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更是防控規範的重中之重。隊員們從實際出發,深入鑽研,不斷完善穿脫操作等防控措施的標準流程,並整理成文字版本,標記重點,反覆演練。從防化服、防護服、手套、口罩、護目鏡,到紙尿褲……醫護人員每組6小時的班,加上穿脫隔離衣、交接班、完成各種防護流程,實際上前後需要10個小時。雖然時間增加了、體力上消耗也更多了,但嚴格的標準、規範的流程,帶來的是更為安全的保障。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一新問題、新挑戰,總體的原則、標準明確了,但如何根據不同病人的個體差異力爭精準有效,科學的判斷、高效的團隊都是必不可少的。從事重症醫學專業的隊員王光傑,至今仍對到武漢後第一例氣管插管印象深刻。這是一位高齡的患者,因為全身症狀比較嚴重,收治後很快就用上了無創呼吸機,但是氧合一直不理想。經討論後決定進行氣管插管,這同時也意味著,操作中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非常高。在專家的帶領下,王光傑和其他年輕的醫生一起,認真梳理流程、克服病房條件不足的困難、評估可能的風險點,並做好周密準備。他們發現,病房裡只有7號氣管導管,根據病人性別體格特徵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大家做出了應使用7號半導管的判斷,並當機立斷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物資調配,最終順利、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這次生命的賽跑。整個過程中,變化的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診療方案,不變的則是他們始終如一的嚴謹治學態度和一以貫之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講信念,傳遞戰“疫”正能量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重症隔離病房中,沒有護工也沒有家屬陪伴,患者的日常飲食、大小便及護理都需要醫護人員親力親為。除了負責危重病人的生命體徵監測外,醫療隊的護士們還成了護工、清潔工、送餐員。“防護服下的缺氧感,比我在拉薩還嚴重。”這是曾經參與過援藏服務的隊員的真實工作感受。但即使在這種艱苦的工作條件下,青年隊員們在治療、護理之外,還專門用很多時間去撫慰病人的心理,查房時叫病人名字,而不是幾床的代碼,“把病人當作人,不是當成細胞和組織。”這是醫療隊的規定,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懷。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也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對於隊員於淼來說,一段在病房裡的特殊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有位奶奶需要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但是特別不配合,頭總是扭來扭去。在給她戴好面罩以後,於淼發現她的頭髮特別亂,於是就對她說:“奶奶,我給您把頭髮梳一下吧,這樣能舒服一點。”這位病人愣了一下,衝她伸出了大拇哥。於淼趕緊把她的頭髮梳好,在頭頂給她梳了一個小辮子。慢慢地,她變得很安靜了,也很耐受無創呼吸機了,就又衝於淼豎起了大拇哥。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善意在傳遞、溫暖也始終在匯聚。1月30日是隊員王穎的28歲生日,大家聚在一起為她舉辦了一個簡單的生日會。聽說是醫療隊買的蛋糕,店方立刻送貨,由於封路,師傅步行加騎行6公里,才把蛋糕送到,分文未取,貼心的酒店餐廳還為王穎準備了長壽麵。王穎悄悄地抹去眼淚,身處異鄉,這個集體讓她的恐懼煙消雲散,她感嘆:“武漢,真美!武漢人,真美!”

喜訊!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諄諄囑託,激勵著北大援鄂醫療隊以及廣大青年勇挑重任,在抗疫前線的拼搏中譜寫青春之歌。

兩個多月的持續奮戰

七十二個日夜的奉獻堅守

428位勇敢逆行的北大醫學人

以厚道為魂,披白衣作甲

用他們的實際行動

展現了北大人的使命擔當

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弘揚了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與責任傳承

續寫了五四精神的時代篇章


(來源:醫學部團委官微 圖文根據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官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