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三心二意”

不要誤會,我說的家庭教育不是讓父母對待孩子要馬馬虎虎,而是要有“三心”和“二意”。

第一心:耐心。

這個是作為父母們最缺乏的一顆心。我們經常發現一個現象:包括很多教師,在給學生傳道受業都是很具有耐心的,能從不同角度啟發孩子。但是遇到自己的孩子時候,講了幾遍不會,立馬就忍不住了,開始生氣發火,讓孩子強行記憶。

作為老師尚且如此,我們普通家長也是一樣。給孩子輔導作業,教孩子練習一個技能,幾次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就開始給孩子發火。這就是沒有耐心的最大表現,我們時刻謹記孩子的心智不像成人優秀,必然有個緩慢理解進步的過程。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偉大的作家海倫凱勒,卻不知道這個盲聾作家小時候也是“熊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都沒有辦法教導海倫凱勒。幸運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師,懷著極大的耐心引導這位孩子。

設身處地去想,我們教育身體健康的孩子尚且缺乏耐心,而海倫凱勒沒有視力、沒有聽力、脾氣又不好,又該如何溝通?是的,就是憑藉持之以恆的耐心。海倫凱勒也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讚頌這位富有耐心的老師,沒有這位老師,也就沒有我們熟悉的海倫凱勒。

所以,我們對待孩子就是要多一點耐心,教育孩子要有馬拉松的態度,教育事業是一生的事業,不是我們幾個短跑就能達到效果的,要謹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三心二意”

第二心:愛心

我們很多家長都是有愛心的,但是愛心的釋放和表達方式有待商榷,不要讓“為你好”三個字成為愛心的擋箭牌。

比如,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早早識字,就強迫兩三歲的孩子早早去學習,說是為了孩子好,不過是讓孩子在親友面前給自己裝裝門面。須知,孩子的學習是有成長規律的,尤其是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一樣。

又比如,一些家長恨不得是用顯微鏡看孩子,每天看孩子缺點,然後小題大做自我聯想,甚至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將和他整個人生掛上鉤。其實,孩子有了你眼中的缺點,往往才是她的特點,才是你的孩子。我們又不是把孩子培養成聖人,況且聖人也是各有各的特點。

愛心,首先是學會接納孩子的“缺點”,讓缺點成為特點,讓特點成為閃光點。

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三心二意”

第三心:創新

從孩子吃飯來說,比如吃雞蛋對孩子有營養,你每天給他吃一個雞蛋絕對不超過一個月就吃膩了,哪怕他也知道有營養。不過可以烹飪番茄炒蛋、雞蛋羹、荷包蛋等等,是不是讓孩子一直吃了雞蛋,保證了營養。

孩子的心理教育同樣如此,每次打著“為你好”的幌子,耳朵聽出繭子了,還能收到好的效果嗎?每次都說父母辛辛苦苦就是為了你,要麼每回都是棍棒教育,能讓孩子從內心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嘛。

教育孩子,為人父母首先要學習各種不同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感覺你的教育是有趣的、是意想不到的、是走心的。孫子兵法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樣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三心二意”

第一意: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也就沒有自由。

比如,孩子階段最喜歡的大概就是遊戲了吧。但其實每種遊戲都有規則,哪怕是過家家,這裡面的角色扮演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規則,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怎麼說話?小孩子們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所以,建議家長們多用規則來教育引導孩子,少用強權來壓迫要挾孩子。我們動不動就說孩子的叛逆心理,叛逆從哪裡來?從對家長的強權反抗開始,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講清楚道理,讓孩子清楚明白,就極大降低叛逆的說法。

無論承認與否,我們的世界就是由各種規則組合而成,讓孩子在為人做事方面有規則意識,有利於他從更高維度去與世界擁抱。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孩子的各個科目的學習,不也是各個知識點構成的嘛?而知識點本身就是一個規則。

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三心二意”

第二意:感恩意識

西方的家庭教育裡面比較重視這個因素。吃飯前禱告,感恩上帝賜給食物等等,就是給孩子心理種植感恩的種子,為此還設置感恩節。

目前,我們的許多家庭缺乏這方面教育,認為孩子完成學習就可以,學習之外的事情不用孩子參與。孩子心中缺乏感恩,內心就缺乏了愛這個世界的動力源泉,更是用冷漠與自私來包裝自己,也許會保護自己不受身體傷害,但是能夠感受著世界的陽光和美好嘛?

懂得感恩,孩子內心自有一米陽光讓她獲得能量。懂得感恩,孩子自會珍惜美好生活,自我實現自我覺醒,自我成長成才。

這就是家庭教育離不開的“三心二意”,耐心、愛心、創新、規則意識、感恩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