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三心二意”

不要误会,我说的家庭教育不是让父母对待孩子要马马虎虎,而是要有“三心”和“二意”。

第一心:耐心。

这个是作为父母们最缺乏的一颗心。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包括很多教师,在给学生传道受业都是很具有耐心的,能从不同角度启发孩子。但是遇到自己的孩子时候,讲了几遍不会,立马就忍不住了,开始生气发火,让孩子强行记忆。

作为老师尚且如此,我们普通家长也是一样。给孩子辅导作业,教孩子练习一个技能,几次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开始给孩子发火。这就是没有耐心的最大表现,我们时刻谨记孩子的心智不像成人优秀,必然有个缓慢理解进步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伟大的作家海伦凯勒,却不知道这个盲聋作家小时候也是“熊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都没有办法教导海伦凯勒。幸运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怀着极大的耐心引导这位孩子。

设身处地去想,我们教育身体健康的孩子尚且缺乏耐心,而海伦凯勒没有视力、没有听力、脾气又不好,又该如何沟通?是的,就是凭借持之以恒的耐心。海伦凯勒也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赞颂这位富有耐心的老师,没有这位老师,也就没有我们熟悉的海伦凯勒。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就是要多一点耐心,教育孩子要有马拉松的态度,教育事业是一生的事业,不是我们几个短跑就能达到效果的,要谨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三心二意”

第二心:爱心

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有爱心的,但是爱心的释放和表达方式有待商榷,不要让“为你好”三个字成为爱心的挡箭牌。

比如,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早早识字,就强迫两三岁的孩子早早去学习,说是为了孩子好,不过是让孩子在亲友面前给自己装装门面。须知,孩子的学习是有成长规律的,尤其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一样。

又比如,一些家长恨不得是用显微镜看孩子,每天看孩子缺点,然后小题大做自我联想,甚至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将和他整个人生挂上钩。其实,孩子有了你眼中的缺点,往往才是她的特点,才是你的孩子。我们又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圣人,况且圣人也是各有各的特点。

爱心,首先是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让缺点成为特点,让特点成为闪光点。

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三心二意”

第三心:创新

从孩子吃饭来说,比如吃鸡蛋对孩子有营养,你每天给他吃一个鸡蛋绝对不超过一个月就吃腻了,哪怕他也知道有营养。不过可以烹饪番茄炒蛋、鸡蛋羹、荷包蛋等等,是不是让孩子一直吃了鸡蛋,保证了营养。

孩子的心理教育同样如此,每次打着“为你好”的幌子,耳朵听出茧子了,还能收到好的效果吗?每次都说父母辛辛苦苦就是为了你,要么每回都是棍棒教育,能让孩子从内心去改善自己的行为嘛。

教育孩子,为人父母首先要学习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感觉你的教育是有趣的、是意想不到的、是走心的。孙子兵法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三心二意”

第一意: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也就没有自由。

比如,孩子阶段最喜欢的大概就是游戏了吧。但其实每种游戏都有规则,哪怕是过家家,这里面的角色扮演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父母怎么说话?孩子怎么说话?小孩子们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所以,建议家长们多用规则来教育引导孩子,少用强权来压迫要挟孩子。我们动不动就说孩子的叛逆心理,叛逆从哪里来?从对家长的强权反抗开始,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清楚明白,就极大降低叛逆的说法。

无论承认与否,我们的世界就是由各种规则组合而成,让孩子在为人做事方面有规则意识,有利于他从更高维度去与世界拥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孩子的各个科目的学习,不也是各个知识点构成的嘛?而知识点本身就是一个规则。

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三心二意”

第二意:感恩意识

西方的家庭教育里面比较重视这个因素。吃饭前祷告,感恩上帝赐给食物等等,就是给孩子心理种植感恩的种子,为此还设置感恩节。

目前,我们的许多家庭缺乏这方面教育,认为孩子完成学习就可以,学习之外的事情不用孩子参与。孩子心中缺乏感恩,内心就缺乏了爱这个世界的动力源泉,更是用冷漠与自私来包装自己,也许会保护自己不受身体伤害,但是能够感受着世界的阳光和美好嘛?

懂得感恩,孩子内心自有一米阳光让她获得能量。懂得感恩,孩子自会珍惜美好生活,自我实现自我觉醒,自我成长成才。

这就是家庭教育离不开的“三心二意”,耐心、爱心、创新、规则意识、感恩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