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贡米”重焕生机—吉首“白云贡米”品牌建设走笔

红网吉首站4月28日讯( 通讯员 廖胜冲)暮春时节,在吉首市丹青镇白云村,辛勤劳作的乡亲正在抢抓农时,送粪、松土、开犁、育苗……大家纷纷投入到一年的备耕生产中,在农田里播种下新希望。久负盛名的“白云贡米”就产于此。

“白云贡米”重焕生机—吉首“白云贡米”品牌建设走笔

据史料记载,早在乾隆三年(1739年),丹青镇白云村生产的稻米便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稻米直供皇室,民间素有“白云米三角岩女”之说。1950年,地方上曾将“白云贡米”作慰问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慰问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41团官兵的慰问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有“白云贡米上北京”的流行唱句。

“白云贡米”是吉首市富有特色、有前景的品牌农业资源,却一度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昔日贡米正在以全新姿态重回市场,端上了更多百姓餐桌。

塑品牌 焕发新生

如何使“白云贡米”品牌重新焕发生机,是摆在吉首人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吉首市率先从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入手,把“白云贡米”品牌重新树立起来。

吉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昌富介绍说,“白云贡米”在2013年就已进入湖南省地域特色农产品目录,现在走品牌发展之路,是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吉首农业标准化水平、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战略决策,有助于推动吉首农业数量、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对于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建设等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2019年11月26日,吉首市申报的“白云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吉首市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方面实现零的突破。据了解,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审专家对“白云贡米”大加赞赏,一致认为“‘白云贡米’人文历史悠久、产品品质独特、地域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发展前景广阔,是值得推介的农业品牌”。

“白云贡米”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的消息传回吉首,令吉首市“白云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千米高兴万分。“有了这一品牌,我们种植白云贡米的干劲更足了。”陈千米说,“通过北京专家评审后,我们合作社生产的50多吨‘白云贡米’销售一空,我们的产品成为了抢手货,市均价虽然达到每公斤24元,仍然不够卖。”下一步,他计划争取年内成功注册 “白云贡米”大米商标,强势入驻省城超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做好产品产销对接,畅通产品销售渠道。

“白云贡米”重焕生机—吉首“白云贡米”品牌建设走笔

谋发展 力铸辉煌

由于地理条件制约、设施配套落后、农田的抗灾能力较差,相比平原地区,湘西山区的稻米产量也更少,种田“没钱赚”也导致吉首市600多户农户有的改种大豆、生姜等经济作物,有部分农户种植水稻只当自家口粮,有的弃耕外出务工。

如今,“白云贡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再一次激发出来。丹青镇河坪村村民符吉盛前几年都是在外务工,家中的5亩稻田都抛荒了,听说去年“白云贡米”市价每公斤24元,每亩收入可达4000多元,今年也没有打算外出务工,把抛荒5年的稻田又重新耕作起来。“我加入了合作社,今年种植的这个玉针香品种是经过市农业农村局筛选的,我们放心,而且还有他们的技术指导,今年肯定会成功。”符吉盛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吉首市“白云贡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后,根据标准划定的区域保护范围,覆盖全市72个行政村,面积达到6.15万亩。2019年12月即启动实施3.1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白云贡米”旱涝保收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年初相继出台《吉首市白云贡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吉首市白云贡米种植技术规程》等措施文件,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当即成立了“白云贡米”产业技术指导小组,开展优质稻育秧、规范化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种植技术培训。

吉首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静介绍说:“根据标准,我们在品种选育、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田间管理过程中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生产记录档案,从技术上保证大米的品质。同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云贡米’纳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消费者可放心购买。”此外,吉首市农业部门还结合实际,指导“白云贡米”产区农户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提高优质大米的产量,保证市场供应。

1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