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農旅一體化讓“石頭山” 變致富“花果園”

沐浴著陽光,聆聽著耳邊傳來的鳥鳴聲,入眼所及一片蒼翠,踏著腳下的一塊塊石頭走入園中,只見果樹上掛滿了一顆顆小小的果實……記者身處的這片土地,位於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朗溪鎮石漠化生態園區。很難想象,如今漫山遍野的“花果山”,曾經卻是“鳥不拉屎”的石頭山。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到處都是石旮旯,沒有一塊像樣的土地,以前基本上都是撂荒。”果園裡,朗溪鎮河西村村民楊永紅正在打理著自己新栽的柑子樹,從他的口中記者得知,曾經這片荒廢的石旮旯如今卻成了他們脫貧致富的關鍵。“種得多的一年可以增加近2萬的收入,少的也有幾千。”

朗溪鎮石漠化生態園區所在地屬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區,生態脆弱,石漠化比例一度高達80%。近年來,當地幹部群眾發揚“寧願苦幹實幹、不願苦等苦熬”的精神,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戰天鬥地,在大力實施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同時,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柑橘、柚子、桃、李等綠色產業,讓以往荒蕪的石山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花果園”,更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園區總面積5萬畝,其中,精品水果核心區1.2萬畝。群眾自己種植的果園有6000畝,3個農村合作社發展了3000畝,還有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了3000畝。年產水果9000多噸,年產值3000餘萬元。產業覆蓋5個村89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529戶1728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孫澤清向記者介紹道。

產業的發展也給附近的村民帶去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乾源新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果園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吳燕正和幾個工人趁著良好天氣為果樹鬆土、除草。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一天90塊錢的工資,還包一餐午飯。我去年在這裡打工拿到了17000多元的工資。”吳燕笑著說道。

“用工量大的時候一天有三十幾個人,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個。”乾源新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楊超告訴記者,公司一共承包了近500畝的果園,因為地勢原因,管護、採摘都只能以人工的方式,所以用工需求相對比較大。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據瞭解,僅3個農村合作社發展的3000畝果園,就吸納了附近300多名村民務工。

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對於這一片石旮旯的打造,印江的目光不僅限於此。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我們編制了石漠化公園整體規劃,圍繞‘石中植綠、綠上結果、果下見景、景點留人’,用3年的時間將果園打造成獨特的旅遊景區。”孫澤清說道。

如今,上萬畝石山全部披上綠色新裝,呈現出“春夏有花,秋冬賞果”的靚麗景象,而隨著產業路、步道、觀景臺等設施的完善,如今來園區遊玩的人也越來越多。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特別是開花的季節和果子成熟的季節,基本上每天都有幾百上千的人。來的人多了我們的果子也就好賣了。” 對於未來,楊永紅充滿信心。

旅遊人氣的提升,受益的不僅僅是山上的果農,山下的農家樂也是賓朋滿座。

“花期那20多天,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接待20幾桌的遊客。”已經開了近8年農家樂的楊勇軍,對於這幾年的變化甚是歡喜。他告訴記者,隨著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去年一年他們家的純收入就有20餘萬元。

印江农旅一体化让“石头山” 变致富“花果园”

近年來,印江按照“經果林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思路,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開發特色旅遊商品,開展現場採摘果子的體驗式休閒,延伸經果林產業鏈條,讓貧瘠的荒山變成生機盎然的綠色產業園,不僅改善了石漠化地貌,還成為了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林秀姜 劉焱琪 張澤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