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穷爸爸富爸爸》中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知识,将来便会有其他人代替你,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最近又有个熊孩子花光了家里的存款,宿迁市盛先生11岁的侄子用老人手机号注册账号,并绑定银行卡,将40万元卖房款全部用于玩游戏和打赏主播。盛先生称,这些钱是卖房还债的钱,对家庭打击很大。

小北今年11岁,叔叔给他买了一部手机,本来想着方便他与家人联系,没想到他却用来打游戏,还绑定了银行卡。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便花光了爷爷的所有的钱。40万元,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却被随随便便的花完了,可见小北丝毫没有对金钱的认知。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近年来,像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安徽12岁女孩,用妈妈的手机半个月内给主播打赏、游戏充值12万元;

河北12岁男孩,借着上网课的名义,偷偷给主播打赏了近5万元;

河南10岁男孩,用父亲的丧葬费给主播打赏了5万元……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即便有这么多案例引以为戒,可这样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与其说孩子们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倒不如说他们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知。

孩子不知道金钱对于一个家庭是什么概念,自然就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对家庭造成什么影响。孩子乱花钱的背后,真正反映出来的是对金钱教育的缺失。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女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金钱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金钱认知的缺失,也是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缺失,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孩子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

错误的金钱观,往往会扭曲孩子的三观,甚至会对家庭和事业产生影响,让孩子以后的路越来越窄。看待金钱的态度,通常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懂得如何挣钱,花钱的孩子才能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金钱观呢?

1、教孩子正确消费,花钱不冲动

孩子还小,对于消费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对于消费完全陌生。有些孩子拿到钱任意妄为,看到喜欢的就买,不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

首先,要教孩子安全消费,有的孩子图一时新鲜,或者追求刺激用钱购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比如鞭炮,也有的孩子购买一些不健康食品,比如麻辣棒,影响孩子的饮食安全。

所以,家长要监督孩子使用零花钱,个别孩子零花钱多的话就会买一大堆不实用的东西,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导致孩子养成挥霍的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锻炼他们的理性消费能力。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2、让孩子明白挣钱不易,养成节俭美德

曾经有这样一个调查,选100名不同家庭背景的10几岁的孩子,问他们:“钱是从哪来的?”得到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妈妈口袋里来的。”“钱是在银行里取出来的”,大约5%的孩子知道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

很显然,大部分孩子不知道赚钱的辛苦。家长要意识到,只有让孩子通过辛苦劳动赚钱,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爸爸去哪儿》里面有一期,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浪费食物被妈妈严厉的训斥:“钱是爸爸辛辛苦苦一拳一拳打来的,你浪费食物,我觉得可恶!”知错的轩轩,听完妈妈的教训之后,向妈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会浪费。

​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也让他们懂得感恩。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3、让孩子亲身体验

霍启刚曾发过一篇微博,周末让两个孩子帮忙洗车,哥哥可以赚点零花钱,妹妹可以赚点好吃的,他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劳动明白每一块钱背后的意义,不想让科技生活带来的便捷而忘记金钱的来之不易。

通过劳动换取金钱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钱是通过劳动赚取的,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赚取金钱。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4、教孩子学会储蓄,尝试理财

“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相互攀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教会孩子自己学会储蓄,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财。一些孩子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完全没有储蓄观念,更别说理财了。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积少成多和以备不时之需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储蓄的重要。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中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中心一样。”

诸多孩子挥霍父母“血汗钱”,其背后是孩子对金钱观念的缺失

金钱教育,不是为了教孩子如何追求金钱,而是要让孩子知道金钱背后的意义。

让我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中,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