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閘“三所共建”顯成效 助農民工要回37萬元工資

在工地上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而工資卻遲遲拿不到,這事換作誰都難以接受。前不久,有一群農民工聚集到港閘的一個工地上集體討薪。事發之後,當地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充分發揮“三所共建”優勢,幫助這群農民工維權,快速妥善化解了一起社會矛盾糾紛。

進入三月,各地陸續復產復工。18日,永興派出所接到報警,十幾名農民工從外地趕到轄區內的一家工地,討要前一年所欠的薪資。民警迅速到達現場處置。

從2015年開始,港閘區在化解基層矛盾中逐漸探索出了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派出所“三所共建”的新模式。很快,港閘經濟開發區司法所、永興派出所、大生律師所成立了專案組。

經過梳理發現,這是一起層層轉包、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計價記工存在種種矛盾而引發的欠薪。具體來說,上海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從廣州某建築安裝公司分包了港閘區一個樓盤二期工程的施工項目,並將其中2棟樓的施工業務轉包給包工頭王某。王某從老家招攬了一批工人到工地施工。隨著工程項目的竣工,春節前多名農民工向王某討要工資尾款。在疫情稍緩後,王某就帶著農民工聚集在項目現場要求分包公司付款。

小包工頭與工人之間採取計件方式結算,由於管理不善重複用工導致發包方的款項遠遠不夠支付工人工資。

這起欠薪糾紛一共涉及31人。經過協商,雙方當事人同意以調解方式進行解決。面對這個複雜的局面,專案組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頭緒、壓幹水分,有理有據的算出農民工工資數額。

律師通過全面釋法,分析此案中不同行為選擇背後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及時給予當事人法律指引。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次走進農民工居住的旅館,與他們在室外開會,讓工人如實陳述工資計算方式,提供能證明工作量的佐證材料。

經過各方的努力,前後歷時一週時間,最終明確包工頭王某欠農民工工資370505元,上海某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給付了22萬元施工款。王某將收到的工程款當場按比例發放給農民工,剩餘部分工資由王某書寫欠條交付農民工,雙方約定2020年12月30日前支付。工作組也詳細告知了農民工相關後續法律事項和解決路徑,並承諾一幫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