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生活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高的人往往會得到更好的待遇,比普通人更幸運。


就比如,很多網紅主播憑藉高顏值在網絡上走紅,靠粉絲打賞賺得盆滿缽滿。靠顏值賺錢在當今社會已是一種被大眾普遍接受並認可的做法。


其實,不光是成年女性可以靠顏值賺錢,連5歲小女孩都能因為長得漂亮,被富豪收養,從此帶領全家人過上衣食無憂,非富即貴的生活。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這位5歲小女孩叫Breanna Youn,爸爸是南韓人,媽媽是菲律賓人,因為混血的緣故,長得格外可愛,水水靈靈,可謂是人見人愛。媽媽將她的照片分享到了網絡上,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就連迪拜的富豪都被打動了。


迪拜富豪看中了她,想要收養她,為了徵求小女孩父母的同意,這位富豪邀請她全家去迪拜旅行。到了迪拜之後,富豪安排小女孩一家住進了五星級酒店,每天安排專車接送遊玩。本來打算過來旅遊14天,結果變成了永久居住,為了融入當地土豪的生活,他們一家都改成了伊斯蘭教,小女孩也取得了當地的國籍。


小女孩被富豪收養後,住在了皇宮般的豪宅裡,廁所是鑲金的,毫不誇張地說,連上個廁所都會迷路。不僅如此,她每次出行都有不同的跑車接送,儼然成了最年輕的富婆。穿的都是名牌,大牌包包更是多得數不勝數,幾乎每次出門都背不一樣的款式。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看到小女孩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有的人表示很羨慕,說小小年紀就過上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過不上的生活。但也有些網友為她擔心:才5歲就生活得如此物質化,以後怎麼辦。


其實,也有很多父母犯了這樣的錯誤,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習慣性用物質去滿足孩子。


然而,這種物質化的生活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甚至很容易毀掉孩子的一生。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孩子過度被物質滿足帶來哪些危害?

1.孩子對物質的慾望會被撐大。

當父母習慣性用物質去滿足孩子時,孩子很容易被物質化,慾望被一點點撐大。比如,起初用一根棒棒糖就能搞定孩子,到後面要兩根,三根,或者更多才能滿足孩子。


而且,一旦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發脾氣,變得暴躁,如果父母沒有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孩子就會更加放縱任性,同時對物質的渴望會越來越強烈。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2.孩子的幸福感會減少。

如果孩子在物質上很容易被滿足,要什麼有什麼,想吃什麼,想買什麼,只要跟父母說一聲就可以得到,因為太容易得到,所以孩子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很難開心起來。


在以前物質匱乏的時代,孩子可能因為一根棒棒糖高興上一整天,喜悅感滿溢而出,而現在物質豐富了,每天都大吃大喝,一根棒棒糖很難喚起孩子的幸福感。

一位老師說:“在物質上過度追求的人,都是精神空虛的人;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絕不會過度追求物質。”

所以當孩子過度被物質滿足時,孩子的心被物質填滿了,精神世界就變得空虛,體會不到生活的快樂,也沒有了那種對生活的期待和滿足感。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3.孩子不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們平時說,如果一個東西太容易得到,那麼得到之後人們往往不會去珍惜。孩子也一樣,如果過度被物質滿足,孩子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也不會感恩為ta付出的那個人,反而虛榮心和攀比心被撐大了。


當習慣性得到時,孩子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別人應該給予我的,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怎麼可能會想起感恩別人的付出呢?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4.孩子不懂得孝順。

當父母整天圍著孩子轉,無條件滿足孩子時,連父母自己都覺得為孩子服務是應該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那麼孩子怎麼會孝順你呢?因為你給孩子起了壞榜樣。


當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什麼事都圍著孩子轉時,那麼父母花在老人上的時間就少了,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我比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重要。父母沒有起到孝順老人的榜樣,那麼孩子長大了就不懂得孝順父母。


5.孩子沒有遠大志向。

孩子在物質上很容易被滿足,要什麼有什麼,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我什麼都有了,我還需要為什麼努力啊,導致孩子不愛學習,不思進取,毫無目標地活著。

5歲小女孩因為長得太漂亮,被迪拜富豪收養,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家長切記不要用物質來教育孩子,更不能無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是應該用愛來教育孩子。因為只有用愛來教育才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更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也更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人和事。


【今日話題】5歲小女孩過上了奢華生活,你怎麼看?說說你的看法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逗逗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育兒小妙招,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點個讚唄,一起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