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告進化簡史:“注意力生意”原型,生於186年前

互聯網廣告進化簡史:“注意力生意”原型,生於186年前

今天來聊聊互聯網廣告的進化簡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互聯網廣告進化簡史:“注意力生意”原型,生於186年前

一、商業模式形成期:向用戶提供免費內容,向商家收廣告費

1833年,清朝道光年間,美國紐約誕生了一份名為《紐約太陽報》的刊物,定價只要1美分,但實際上1美分連印刷成本都不夠,而同時期的其它報紙定價都在6美分左右,低價的《紐約太陽報》的誕生迅速搶了其它報紙的生意,原本買不起報紙的人也有能力購買《紐約太陽報》。因此報紙的銷量大大增加了,原本的小眾市場瞬間擴增了很多倍。

但顯然賠本賺吆喝並不是報社追求的狀態,23歲的創刊人本傑明·戴(Benjamin Day)非常具有商業創新度,他其實根本就沒打算賺讀者的錢,而是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把原本和新聞混雜在一起的商家信息提煉出來,並放大刊登在報紙的公告欄裡,瞬間就帶動了商品的銷售,這就是最初的廣告。

當時並沒有“廣告”的概念,原本這些商家信息也是內容的一部分,對於顧客來說也有閱讀價值,所以並不向商家收取費用。但當商業信息被突顯到可以刺激消費時,商家就開始嚐到了甜頭。

在這個時候,用戶和商家的使用習慣都被培養成熟了,於是《紐約太陽報》開始向商家收費,結果非常成功,九月份發刊的《紐約太陽報》在當年年底就成功實現了盈利,不到1年就成了紐約市最大的報紙。

可以說,《紐約太陽報》的創刊人本傑明·戴,一手造就了現代傳媒廣告業。

互聯網廣告進化簡史:“注意力生意”原型,生於186年前

二、現代傳媒的發展:掀起“眼球”爭奪大戰,開始比low撕X

《紐約太陽報》是史上第一份真正的大眾傳媒,也是從這份報紙開始,才有了 “全職記者”的概念。當時因為老百姓愛聽打官司的故事,報社就派出專人駐守法庭,及時把庭審記錄刊載出來。

《紐約太陽報》的運營本質,與現在互聯網企業一樣,都是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轉賣給商家,由此獲利。但隨著競爭刊物的出現,注意力資源就不夠用了,因為讀者的總量就這麼多,注意力分給了你,就不會再分其他。於是各家報社之間就開始了內容的比拼大戰。這期間《紐約太陽報》依然多次勝出,他第一次在報紙上刊載了圖片,至此,注意力爭奪戰就上升了一個維度,從一維文字變成了二維圖像。

但在這場“眼球大戰”中,各大刊物卻開始向越來越低俗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各種豔俗內容和虛假新聞,完全藐視讀者智商。這個局面愈演愈烈,引起了讀者的反感,後來因為媒體越玩越出位,政府也忍無可忍了,開始出手管制。

互聯網廣告進化簡史:“注意力生意”原型,生於186年前

三、互聯網廣告的最高形態:內容、廣告、讀者三方精準匹配

2008年9月30日,《紐約太陽報》終因虧損而停刊,而在當時,已然有了互聯網廣告的出現,只不過在2010年以前,真正能通過互聯網廣告賺錢的公司就只有Google。而且Google的盈利方式不但作風正派,效率也更高。

Google的首頁只有一個搜索欄,完全不會有廣告去打擾讀者。搜索結果也不會輕易出現廣告,只有在與搜索關鍵詞相匹配時,Google才會顯示廣告。並且只有當讀者點擊了廣告,Google才會向商家收錢。這種做廣告的方法非常精準有效,用戶既然搜索某個詞,就說明他會對此類商品有明確的購買意願,這時候的點擊就是非常高質量的,商家當然願意為這樣的流量支付費用。而對於用戶來說,廣告也是搜索結果的信息拓展,因此就不會反感看到相關的廣告,而且可能還恰好滿足了他的當下需要,這就也保障了用戶體驗。

顯然後來的Face book和今日頭條都參透了Google的精髓,所以他們的產品使用都特別友好,只向用戶展示他們本來就想看到的廣告而不氾濫打擾,這無疑是互聯網廣告追求的最高目標。

現在的今日頭條和抖音等產品已經做得更加完善,不僅每條內容都有關鍵詞以便於匹配,更可以通過用戶的主頁、發過的狀態、瀏覽習慣等在網上一舉一動的大數據去推測他喜歡什麼內容。這個定向精準投放廣告的技術叫作“納米定位”(nanotargeting)。

互聯網廣告的發展,也伴隨著傳播的進化,當廣告內容恰是讀者感興趣的方向時,廣告就不再是打擾,而是讀者所需的內容的一部分,這種通達友好、精準高效的傳播方式,可謂實現了媒體平臺、商家、讀者的三方共贏。


跟你聊聊我的品牌觀+傳播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