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讓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小大人?

低齡兒童活潑好動,帶小寶貝上街是很多奶奶的頭疼事,可小區的張奶奶是個例外,和4歲的孫子球球外出,球球會緊緊拉著她的手,一刻也不放鬆。邊牽著奶奶還邊告誡著:奶奶你不要亂跑,爸爸說,我是男子漢,有責任。要是把你帶丟了,他就找我算賬。”看起來,這是球球爸爸好像在嚇唬球球,其實這個嚇唬是責任教育的一課。在球球的理解裡,奶奶上街需要照顧,而責任人就是他。球球的思維方式告訴家長,所以別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就可以給他錯覺——他在外亂跑是天經地義的,大人會給他安排好一切的。如果我們給孩子責任,讓他懂得承擔,四歲的孩子也能滋生保護奶奶的意識。

怎麼樣讓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小大人?

中國的父母都有個口頭語:” 你替我……”, 把這句口頭語用在家教上,問題就來了,我們點數一下啊:

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你替我上課認真些!”

要求孩子放學按時回家,“你替我早點回來!”

要求孩子專心吃飯,“你替我少說話,快點吃飯!”

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做作業,“你替我把手機放下,先把作業寫好!”

要求孩子……

家長可以想一想,在這麼多的“你替我”作用下,一切都是替你做的,不是替自己做的,孩子還會有承擔意識?還會有責任感嗎?

那麼孩子的責任感該怎樣培養呢?

怎麼樣讓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小大人?

對孩子來說,培養責任感重複的講道理固然有一定效果,但實踐體驗效果更好。

芳芳和楓楓都是三年級的小學生,芳芳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好,每天上學都能帶齊書本、作業本、紅領巾,老師要是佈置了特別要求,她一定記得。楓楓就不一樣了,每天不是丟了英語書,就是拉了數學本,更別說老師額外佈置的的內容。楓楓媽媽常責怪:就像是替我讀書的,什麼都要我想著,我忘了就得再跑一遍學校送去。

怎麼樣讓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小大人?

仔細瞭解一下,芳芳媽媽每天要按時上班,根本沒時間給女兒送東西,上小學一年級時,發生過忘帶作業的事,媽媽沒有給她送作業,老師批評了她,媽媽也批評了她。後來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媽媽都提醒她收拾好第二天上學要帶的東西。時間長了,不用媽媽提醒,她也能做得很好。楓楓家就不一樣了,媽媽全職在家,孩子上學忘了什麼,一個電話打來,媽媽趕緊給送去。時間長了,楓楓有了依仗,反正忘了什麼有媽媽送,不用自己承擔不負責任的後果,也就沒有了責任感。老師提要求也就心不在焉,收拾自己的上學用品也就馬馬虎虎,一年級這樣,三年級還這樣。

怎麼樣讓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小大人?

鮮活的例子擺在眼前,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習得、慢慢養成的。為了孩子的順利成長,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該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做好了表揚;遇到困難了給予合理有限的幫助;做砸了分析原因,力求再做時做好;要是孩子無正當理由抗拒責任,那就一定要讓他承擔後果,通過讓他承擔後果來體會不負責任的悲催,負責任的快樂。有了責任心,孩子就會慢慢脫離那種一切以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學會既對自己負責,也為他人負責,更好地融入集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