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作家林语堂忌日,您读过他哪些作品?

WGBTTH


林语堂先生是新道家代表人物,文章结构大多很随便。自然粗朴的气息浓郁,文章观点层出不穷。

我拜读过他的作品有《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75年,凭借《京华烟云》林语堂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大白话聊哲学


1、代表作: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2、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小明星立立老师


最近刚看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是林语堂先生此生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代表作。书很厚,但再厚怎么能厚得过苏东坡的一生呢?

林语堂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经历。

01 你会了解一个普通人苏东坡

写他的父母和弟弟,写他的朋友,写他的妻儿,从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任性自然、狂放不羁的苏东坡,你会羡慕他有苏子由那么好的弟弟,在乌台诗案的时候为了救苏东坡而把自己前途无量的官位还给了朝廷被贬去做一个小小的酒监;你会羡慕苏东坡一生中有三个爱他的女人,不管是被贬黄州还是被贬儋州,他的妻子都对他不离不弃;也会羡慕苏东坡一生中有那么多知心朋友,不管苏东坡是得权还是失势,他的朋友一样和他把酒言欢。这是性情中人苏东坡。

02 你会了解一个嫉恶如仇的好官苏东坡

作品详细说到王安石变法和乌台诗案,通过《苏东坡传》你会了解苏东坡的性格,从而知道为什么苏东坡会不断的被贬,因为他是一个充满棱角、心直口快、嫉恶如仇的人。

03 你会了解一个伟大的诗人苏东坡

最重要的是,苏东坡宦海浮沉、充满坎坷的一生,他依然留下无数乐观旷达的诗篇,“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林语堂先生想通过苏东坡留给我们的财富。

《苏东坡传》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鲜活而全面的苏东坡。在文学史上,他是才华横溢的大作家、书法家;在家人面前,他是好哥哥好丈夫;在朋友面前,他是值得深交的知己;在百姓那里,他是不可多得的好官……

如果你还没有爱上苏东坡,那你就去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默默共读


《吾国吾民》应该算是我认真看林语堂的第一部作品,说来也是好笑,认真看是因为要写论文。自称对社会学有兴趣的各位,如果没有看过这部作品,很是可以看一看的。当然,看这本书,一定要先了解他书写时的时代背景,这很重要。该书出版于1934年,是赛珍珠促成的这本书的成型。林语堂研究专家,曾担任中国台湾林语堂故居执行长的林明昌博士曾对媒体这样评论:“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一种方法是直接到中国来看,另一种是透过到过中国人的写作。但赛珍珠认为,所有人在叙述中国的时候,不是太包庇中国,就是太苛责中国人了。她觉得能够跳出这两种态度,能够持平而宏观地来看中国,并且有很好英文能力的人,非林语堂莫属。”

诸位可以这样理解,林语堂认识之吾国与吾民,为民国时期及以前的吾国与吾民,但是否与今日之吾国吾民无关?当然不是,书中观点当然有与当下不合之处,但人性与人心,有些东西,还真是一样的。不信你自己去看。

我要推荐的另一部是《苏东坡传》。当然,这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书写得如何?我的遗憾是当年林语堂不是用母语写出的此书,翻译出来,终究有些失味。但作为喜欢苏东坡的人,看一看此书也有裨益。

虽则此书是粉丝给偶像的立传,难免有过于热爱的嫌疑,我觉得是无妨,通过粉丝看偶像,也能看到一部分偶像本人,不是吗?


见字1Q81


今天是林语堂先生的忌日,的确应该献上我的一份诚挚的追思。

最近几年,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几乎成了我的枕边书。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他的文学造诣在国际上的影响可见一斑。

旧中国在我们的书本文字中和老照片里,除了破败凋敝,就是荒凉凄惨;除了小脚女人,就是灰头土脸。但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旧中国竟然是那么让人神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那么浪漫高雅,成了完美生活的范本,成了快意人生的典范。莫非先生也逃脱不了谁出国谁爱国的俗套吗?字里行间对中国人的诗书茶酒花以及亭台楼阁榭的描写,岂止让老美流口水,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表示可惜,都怪自己活错了年代,真想穿越到他笔下那个美妙的年代去。

也许与书也有缘分深浅之别,他的名著《京华烟云》我至今没有读过,想必这辈子可能也就错过了。



肯下笨功夫的人


“祭”日还是忌日?


用户1342947076734


苏东坡传


中学生文学


看过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人生的盛宴》



白桦雨2


林语堂先生放在那个时代的作家群体中,一直是一个特例,他与那个时代的作家群像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这一点正是我特别钦敬林语堂先生之处。说来惭愧,读到先生的作品很少,也只有《风声鹤唳》与《京华烟云》这两部小说,还有一册散文《人生的盛筵》,完整的评价先生作品,囿于眼界,实在力有不逮。

如果非要作比,我觉得林先生既有鲁迅先生的风骨,还具备周作人文风的灵逸。语言亦庄亦谐,风趣幽默,读先生的文章,好像先生就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谈天说地,闲话家常,可亲可近毫无距离感,这种特点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

而林先生 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曾经发明了中文打字机,并且获得了专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