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從重慶至拉薩飛行途中,9800米高空,零下40攝氏度,擋風玻璃脫落,副機長半身懸在空中。

面對低溫、釋壓、儀表盤失靈等重重困境。機組人員臨危不懼、妥善處置,34分鐘後迫降成都機場,機上119名旅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安全,創造民航史上的奇蹟。

3U8633機組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機長劉傳健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獲得500萬現金獎勵。

2019年9月30日,《中國機長》與觀眾見面。影片根據川航事件改編,由劉偉強導演,李錦文監製,張涵予、袁泉、杜江等主演,上映8天票房已超18億。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有網友評價《中國機長》做到了“更高更快更強”:

“高”,體現在海拔高、難度高,再現萬米高空的世界民航史奇蹟;

“快”,體現在情節驚心動魄、風馳電掣,堪稱是空中版“速度與激情”;

“強”,體現在臺前幕後國內外頂尖團隊製作,給觀眾帶來強烈震撼體驗。

也有人評價,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片卻無法與美國《薩利機長》相提並論,但其實兩者也不具可比性。

《薩利機長》表達的是人性與制度的抗爭,而《中國機長》彰顯的卻是精神、信念與敬畏。所有的精髓凝結於,影片最後機長的三句話、十二字,“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生命:災難面前,人類渺小而脆弱,劫後餘生,更懂得彼此關愛珍惜

生命對於每個人是平等的,在不同環境裡,每個生命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存狀態。

影片開頭,鏡頭閃過不同的人群,行為粗魯的生意人、年邁穿制服的老兵、去外地打工的中年夫婦、獨自前往拉薩的女孩、不停舉自拍桿直播的網紅、感情深厚的藏族母子……

不同性別、階層、年齡、情緒、故事的一群人,因為機緣巧合,生命交互,搭乘同一班飛機,前往同一個目的地。可是,在災難來臨的那一刻,他們的生命狀態,緊緊相連在一起。奇蹟生還,還是不幸遇難,會是相同的宿命。

那一刻,於所有人而言,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凸顯出來,男女老少,窮困富裕已不重要。“非洲聖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史懷哲曾在《文化與倫理》說, “敬畏生命的倫理否認高級和低級的、富有價值和缺少價值的生命之間的區分

!”

當鮮活的生命,遭遇危險,顯得如此渺小脆弱,卻異常真誠。下一秒不可預測,農民工對妻子說出了實話,小夥子鼓起勇氣向身旁的啞巴姑娘告白,人們紛紛想到了家和親人。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此時,百餘條生命和他們背後家庭的重量,都壓在機組人員的肩上正如機長所說,“任何時刻,都要保證乘客的安全,不讓飛機掉下去。”

特蕾莎修女曾說過,“敬畏並守護生命,是所有高貴靈魂的共同選擇。”整個機組人員全力以赴,成功迫降,是對職業精神最深的踐行,也是對生命最高的承諾。

史懷哲說,“人應始終牢記自己所負的一切責任,只有敬畏生命及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肯定,做一個倫理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道。”

影片開頭和結尾,拉薩小男孩那句“吉祥如意”,分量沉重,別具意義。危急時刻,轉危為安,才會更懂生命的珍貴。

這也提醒人們,不要危難後才知平安意義,不要等劫後才懂珍惜當下,不要等失去才追悔莫及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職責:只要飛機沒有摔,就要履職盡責,哪怕還有一線希望,也絕不放棄

影片前半部分,花很大篇幅,展示航班起飛前的各種檢查和準備工作,這些做了千百遍的動作,他們仍執行的異常認真。

艙門關閉情況,含氧量,機艙各類設備,以及外觀等等,檢查完畢後,還要確認簽字。在擋風玻璃破碎,事故突發時,機長命令拿出排查清單,比對情況。

機長劉傳健轉業到川航前,是一名轟炸機飛行員,這條航線他也飛了100多遍,但從穿上機長制服的那一刻起,他就從未有任何一秒鐘掉以輕心,這是對職責的敬畏之心。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儘管劉傳健曾接受過無數次應急訓練,但擋風玻璃破碎、自動駕駛失靈、副駕駛命懸一線的特情,他也是第一次經歷。

在惡劣的條件下,職責戰勝了恐懼,仍堅持操控飛機。他堅信,“只要飛機沒有摔,一定會想有沒有辦法使飛機變得可控。”

有人曾問劉傳健,“機長制服上的四道槓,代表的是什麼?”。他說:“前三道,指的是知識、技術、專業。最後一道槓,是機長比別人多出來的。”他說:“這道槓,代表的是責任。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被戲稱 “端茶遞水的有什麼了不起”的乘務長畢楠,在危機時刻,道出,“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履職盡責的前提是專業性。

光一個機長和機組成員拯救不了一架飛機。幕後保障的每個部門,管制中心、塔臺、管理局、應急中心、消防、救護,通力配合,各司其職,各就其位,都在努力。

劉傳健稱:“創造奇蹟的不是一個人,一瞬間,而是一群人一輩子,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職責。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規章:當你不認為有錯誤時,錯誤一定會來找你,小概率事件不能忽視

管理學上有一個“墨菲定律”。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他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而最大程度避免危險發生的關鍵就是,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飛行中各項手冊清單,就是基本規章制度,有些可能是曾用生命寫下的教訓。只有嚴格遵照規章,確保執行到位,才是對飛機上所有生命的負責與尊重。

影片中,在飛機遭遇故障時,機長按照規章,第一時間通報塔臺。

四川8633,現在有點故障,我申請下高度。”

“四川的8633,下8400保持。”

“下8400,我要返航了,我現在風擋裂了。”

“風擋裂了,是吧?”

“對的。”

“3U8633是返航重慶嗎?”

“返航成都。”

……

事發時,機長與塔臺的一段對話,被原封不動地呈現在電影裡,最大程度地體現職業感。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副機長在被吸出窗外時,如果沒按規章系安全帶,後果將不堪設想。“心存僥倖”,漠視規章,在“意外”來臨時,也無法應對。

薩倫伯格在《最高職責》中,表達了他對於安全體系和安全文化的思考,“零事故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為了接近和完成這個目標, 必須有完整的規章,以確保持續不犯錯誤。”

劉傳健機長處理此次事件裡的操作方法,寫入了空客公司的操作手冊,在航空發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筆。

《中國機長》上映8天票房超18億,精髓在“敬畏”二字

影片最後,成功備降,旅客們爆發出無法言說的歡笑和淚水,但機長卻代表整個機組,通過廣播表達了未能將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的歉意。

這句道歉,讓整個影片,達到高潮。歉意背後,體現了英雄們的敬畏心、責任心和使命感。

真正的英雄不是總想征服,而是懷有一顆赤誠之心,敬畏自然,敬畏天空,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