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至拉萨飞行途中,9800米高空,零下40摄氏度,挡风玻璃脱落,副机长半身悬在空中。

面对低温、释压、仪表盘失灵等重重困境。机组人员临危不惧、妥善处置,34分钟后迫降成都机场,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安全,创造民航史上的奇迹。

3U8633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机长刘传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获得500万现金奖励。

2019年9月30日,《中国机长》与观众见面。影片根据川航事件改编,由刘伟强导演,李锦文监制,张涵予、袁泉、杜江等主演,上映8天票房已超18亿。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有网友评价《中国机长》做到了“更高更快更强”:

“高”,体现在海拔高、难度高,再现万米高空的世界民航史奇迹;

“快”,体现在情节惊心动魄、风驰电掣,堪称是空中版“速度与激情”;

“强”,体现在台前幕后国内外顶尖团队制作,给观众带来强烈震撼体验。

也有人评价,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却无法与美国《萨利机长》相提并论,但其实两者也不具可比性。

《萨利机长》表达的是人性与制度的抗争,而《中国机长》彰显的却是精神、信念与敬畏。所有的精髓凝结于,影片最后机长的三句话、十二字,“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生命:灾难面前,人类渺小而脆弱,劫后余生,更懂得彼此关爱珍惜

生命对于每个人是平等的,在不同环境里,每个生命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存状态。

影片开头,镜头闪过不同的人群,行为粗鲁的生意人、年迈穿制服的老兵、去外地打工的中年夫妇、独自前往拉萨的女孩、不停举自拍杆直播的网红、感情深厚的藏族母子……

不同性别、阶层、年龄、情绪、故事的一群人,因为机缘巧合,生命交互,搭乘同一班飞机,前往同一个目的地。可是,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他们的生命状态,紧紧相连在一起。奇迹生还,还是不幸遇难,会是相同的宿命。

那一刻,于所有人而言,生命的珍贵与价值凸显出来,男女老少,穷困富裕已不重要。“非洲圣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曾在《文化与伦理》说, “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

当鲜活的生命,遭遇危险,显得如此渺小脆弱,却异常真诚。下一秒不可预测,农民工对妻子说出了实话,小伙子鼓起勇气向身旁的哑巴姑娘告白,人们纷纷想到了家和亲人。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此时,百余条生命和他们背后家庭的重量,都压在机组人员的肩上正如机长所说,“任何时刻,都要保证乘客的安全,不让飞机掉下去。”

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敬畏并守护生命,是所有高贵灵魂的共同选择。”整个机组人员全力以赴,成功迫降,是对职业精神最深的践行,也是对生命最高的承诺。

史怀哲说,“人应始终牢记自己所负的一切责任,只有敬畏生命及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肯定,做一个伦理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道。”

影片开头和结尾,拉萨小男孩那句“吉祥如意”,分量沉重,别具意义。危急时刻,转危为安,才会更懂生命的珍贵。

这也提醒人们,不要危难后才知平安意义,不要等劫后才懂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才追悔莫及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职责:只要飞机没有摔,就要履职尽责,哪怕还有一线希望,也绝不放弃

影片前半部分,花很大篇幅,展示航班起飞前的各种检查和准备工作,这些做了千百遍的动作,他们仍执行的异常认真。

舱门关闭情况,含氧量,机舱各类设备,以及外观等等,检查完毕后,还要确认签字。在挡风玻璃破碎,事故突发时,机长命令拿出排查清单,比对情况。

机长刘传健转业到川航前,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这条航线他也飞了100多遍,但从穿上机长制服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有任何一秒钟掉以轻心,这是对职责的敬畏之心。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尽管刘传健曾接受过无数次应急训练,但挡风玻璃破碎、自动驾驶失灵、副驾驶命悬一线的特情,他也是第一次经历。

在恶劣的条件下,职责战胜了恐惧,仍坚持操控飞机。他坚信,“只要飞机没有摔,一定会想有没有办法使飞机变得可控。”

有人曾问刘传健,“机长制服上的四道杠,代表的是什么?”。他说:“前三道,指的是知识、技术、专业。最后一道杠,是机长比别人多出来的。”他说:“这道杠,代表的是责任。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被戏称 “端茶递水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乘务长毕楠,在危机时刻,道出,“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履职尽责的前提是专业性。

光一个机长和机组成员拯救不了一架飞机。幕后保障的每个部门,管制中心、塔台、管理局、应急中心、消防、救护,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各就其位,都在努力。

刘传健称:“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一辈子,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敬畏规章:当你不认为有错误时,错误一定会来找你,小概率事件不能忽视

管理学上有一个“墨菲定律”。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他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而最大程度避免危险发生的关键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飞行中各项手册清单,就是基本规章制度,有些可能是曾用生命写下的教训。只有严格遵照规章,确保执行到位,才是对飞机上所有生命的负责与尊重。

影片中,在飞机遭遇故障时,机长按照规章,第一时间通报塔台。

四川8633,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

“四川的8633,下8400保持。”

“下8400,我要返航了,我现在风挡裂了。”

“风挡裂了,是吧?”

“对的。”

“3U8633是返航重庆吗?”

“返航成都。”

……

事发时,机长与塔台的一段对话,被原封不动地呈现在电影里,最大程度地体现职业感。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副机长在被吸出窗外时,如果没按规章系安全带,后果将不堪设想。“心存侥幸”,漠视规章,在“意外”来临时,也无法应对。

萨伦伯格在《最高职责》中,表达了他对于安全体系和安全文化的思考,“零事故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接近和完成这个目标, 必须有完整的规章,以确保持续不犯错误。”

刘传健机长处理此次事件里的操作方法,写入了空客公司的操作手册,在航空发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中国机长》上映8天票房超18亿,精髓在“敬畏”二字

影片最后,成功备降,旅客们爆发出无法言说的欢笑和泪水,但机长却代表整个机组,通过广播表达了未能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的歉意。

这句道歉,让整个影片,达到高潮。歉意背后,体现了英雄们的敬畏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真正的英雄不是总想征服,而是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敬畏自然,敬畏天空,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