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看得見自己的進步,患者才更願意為康復持續奔跑

在精神分裂症康復這條求索之路上,有太多的患者與家人義無反顧,抱著迫切心情,到處尋求根治良方,卻很少有人停下匆忙的腳步,冷靜思考求醫之路的得與失。結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未能達成理想的康復目標。

智慧的人從別人身上獲得經驗和教訓,常人從自己的經歷中得到經驗和教訓,愚蠢的人跌了跟斗不知吸取教訓,重複曾經犯過的錯誤。為人處事如此,看病同理。本文重點討論如何通過總結精神分裂症求醫之路,避免少走彎路,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復水平。

一、精神分裂症的特殊性,決定了總結求醫得失的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等精神疾病不同於其它問題,病情複雜多變,病因未明,治療難以徹底,病情反覆發作。本病不像內外科那樣,缺乏客觀性的診斷根據,主要依賴醫生的主觀經驗,每個醫生的教育背景不同,臨床經驗有多少,職業理念各具特色,所以精神分裂症的診治難免出現不同意見,甚至誤診誤治,對患者後期治療康復產生很大影響。

精神分裂症:看得見自己的進步,患者才更願意為康復持續奔跑

就患者而言,由於各人體質、經歷、文化、處境、個性存在巨大差異,心理成熟水平高低不齊,對藥物的適應性、敏感性,副作用的耐受性,也是各不相同。

使用同一種藥物,有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的患者根本無法耐受或者無效。藥物的個體差異性,不僅給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患者家人帶來了考驗,有的患者花了大錢未必就有好的結果。

尋找高效適宜的精神分裂症藥物,是一個嘗試和探索的過程,其中必然會有偏差存在,這就需要患者家人注意觀察,定期總結療效好、副作用少的藥物,並及時與醫生做好溝通。

大多數精神病患者往往是先出現了社會適應障礙,然後才有精神病的發生。很多人只看到了症狀,卻沒有重視疾病的前驅表現,畢竟承認生病比承認教育失敗、成長失敗,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一些。世界上再好的藥解決不了社會能力的不足,更解決不了人性中自我逃避、畏難退縮、自卑敏感的天生傾向。很多患者將康復的希望完全寄託於藥物,必然以失望告終。

二、精神分裂症康復道阻且長,需要不斷注入動力和耐力

患者剛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時,患者及家人是無法接受的,往往會抱有各種幻想,到全國各地醫院看專家,總希望能找到根治的良醫良藥,往往失望而歸。因為精神分裂症也好,雙相障礙也罷,不僅與醫學有關,更與患者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有關。

在精神病康復過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一輩子只發病一次。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多次復發,復發一直是精神分裂症繞不過去的坎,每復發一次都會增加治療康復的難度,減少徹底康復的信心和希望。除了維持服藥,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預防和減少復發最重要的措施。

精神疾病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醫療支出佔到了疾病支出的前三位。除了經濟壓力,家庭和患者的精神壓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除了社會偏見之外,長期奔走於大小醫院,全國各地求醫問藥,病情不規則復發,不僅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同時也給朝夕相處的家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焦慮、迷茫、失望、心力交瘁,搞得身心疲憊。定期總結求醫之路,有利於少走彎路,為康復賦能,提升時間和資源利用率,節約精神分裂症醫療費用。

精神分裂症的康復過程,漫長而艱難,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患者和家長如果沒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是很難順利跑完康復的理想彼岸的。

精神分裂症:看得見自己的進步,患者才更願意為康復持續奔跑

三、可執行的方案,看得見的變化,激勵患者為康復持續奔跑

回顧求醫之路的得失成敗,將精神分裂症的殘留問題,轉變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制訂出行之有效的家庭康復細則,將未來的康復目標進一步具體量化,不斷刷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才能驅動患者在精神分裂症康復之路上持續奔跑

1、康復成果和目標視覺化,激發患者自我改變的慾望

在前期治療過程中,採取了哪些正確的措施,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做了哪些無用功,走了什麼彎路,都需要好好總結。總結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要只放在腦袋裡,要用筆或電腦將這些東西全都寫出來,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畫出來,並用顏料著色做成一幅彩畫,貼在自己經常看到的地方,這是知識內化、經驗提升、自我激勵的總結過程。想與做之間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患者難以完成,患者家人就需要協助和督促,來完成這項工作。

2、存在問題轉化為量化目標和可執行方案

問題不是問題,問題的問題才是問題。如果不去正視和解決問題背後的動因,問題永遠就是問題。所以,需要將殘留問題具體列舉出來,讓自己看得見,摸得著,才會印象深刻。問題可能會有很多種,不要求勝心切,試圖一舉全部解決,而應該先選擇容易解決,並可以短時間看到成效的問題入手,制訂出階段性目標,設計具體的行動方案後,幫助患者在家人的督查和支持下開始行動,並用表格記錄不斷髮生的變化。

3、物質與精神激勵,為持續變化注入康復動能

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辛苦的,只有在付出的過程中獲得了心理滿足感、掌控感和成就感,才能驅動患者,持續不斷地努力和付出。一件讓人感覺痛苦卻沒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的事情,不能激發中樞神經分泌興奮性神經遞質,所以無論是誰,都很難持續堅持下去。

在康復的過程中,需要設置激勵方案,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激勵,外在激勵和自我的內在激勵,都是需要的。對取得的成果進行自我激勵,既能讓患者重新獲取對人生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也可以有效減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對未來的焦慮和恐懼,增加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為後期持續注入向前推進的發展動力,直到實現理想的康復目標。

藥物控制了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狀以後,就要從人性的心理需求出發,去挖掘患者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並付諸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生才能煥發新的精彩!

精神分裂症:看得見自己的進步,患者才更願意為康復持續奔跑

自我完善,持續發展,是社會對每一個人的要求,今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更加美好的未來鋪墊,既值得,也應該,加油!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心靈成長的路上我在陪著你,記得點擊關注我,粉絲過萬時我會通過直播為大家免費諮詢會診,助你打造個性化康復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