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前兩天,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跌成了負數,也就是說,白送你油,還倒給你錢。

老司機一大早就去了加油站,希望加滿一箱油後,中石化還能給我倒貼一頓早餐。

然而加滿後,250元一分沒少!

作為一個認真的男人,我一定要搞清楚原油期貨為負數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及為什麼中石化還要收我錢?

後來大概搞明白了,原來那些買了5月原油期貨的人,4月21日要實物交割,也就是持有原油期貨的人要換成原油拿回去,但全世界的油罐和油輪都滿了,這些原油拿來沒地方放,所以為了不收油,只能把手頭的持倉賣掉。但降到0也沒人接手,因為別人也找不到油罐,於是就倒貼,總之別讓我收油就行。

於是我們又見證了歷史。老司機這些年見證的歷史也太多了:金融危機、911、大地震、新冠、熔斷、期貨負數。

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希望以後可以少見證一點歷史,多一點時間和長腿妹聊天。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期貨收割了一撥人,比這更早的,是股市收割了好多人。全世界的投資市場都危險重重,到處都是雷區。

另一方面,錢似乎越來越多了,貸款利率一降再降,準備金一降再降。銀行開始給企業打電話,問他們要不要貸款,房貸車貸消費貸要求寬鬆了不少,放款越來越快。

老司機也想貸款,不過沒有一個銀行給我打電話。

前兩天,媒體報道說深圳有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這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經過一番調查,深圳銀保監局對外公佈:

暫未發現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傳言屬於捕風捉影,但深圳樓市今年的火爆卻是實實在在。千萬豪宅一搶而空、二手一夜提價百萬、高額茶水費重出江湖。

說明進入樓市的錢多起來了。

有人算過一筆賬,企業從銀行拿到的貸款,利率是4.75%,享受完市裡的、區裡的利息補貼,實際支付的利息不到2%,如果這種低息貸款進入樓市,你們還會認為居民收入支撐不了高房價嗎?

或者說房價與居民收入有關嗎?

前兩年,有不少小老闆跟老司機說,開廠真沒意思,還不如去炒房。現在他們明白了,開廠是沒意思,但更有利於炒房。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每當豪車路過,老司機都忍不住多看兩眼,但不少人都說別羨慕那些開好車的,車越好欠的債越多。

我有個朋友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從週一到週日,他每天都換不同的豪車開。

不撩妹我都不信。

但的確有人開著帕薩特或者凱美瑞,現金資產比一家大公司還多,這些“隱形”富人在樓市的購買力,常常令老司機瞠目結舌。

一個月前,人們在為疫情發愁,現在,人們還是在為疫情發愁,不過有錢人開始為投資發愁了。

股市還是那麼折磨人,P2P和比特幣已經成了歷史,黃金隨著美股一起跌,期貨本來就看不懂還整出個負值,債券更看不懂,銀行理財收益越來越低。

看來看去,還是濃眉大眼的房產最可愛。

房產累積的歷史信用自不必說,單就後疫情時期的表現來看,也遠勝其他行業,這更堅定了投資者的信心。以寧波為例,最近開盤的幾個樓盤,大多一搶而空。

你很難說這些樓盤都是被自住者搶光的,更很難說這些投資者都是能看清房產後市的。

他們不得不選房地產。

換位思考,如果手握資金的人是你,你是願意投資房地產呢,還是願意投資股市、或者投資實業。

隨便走上一條街,你就能看到投資實業(開店)的非成功案例。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最近老司機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了有錢人的無奈,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追求增值可以說是一種本能。但實業的機會真的很少,低附加值的產業已經在逐漸出清,高附加值的產業又玩不了。產業的資本和個人的財富,都在找出路,但靠譜的出路幾乎沒有。

除了房地產。

於是我們看到了羊群效應,一個人買樓,一個單位的人都跟著買樓,一個家族的人也跟著買樓。與其說這是對於賺錢的渴望,不如說是對於錯過機遇的恐慌。

別人買了我沒買,感覺已經跟不上族群,掉隊的恐慌從猴子時代就開始了。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嗎,一個寢室的人都戀愛了,你還單著,會不會特別焦慮,會不會一有機會就急忙上了車?

至少你不會像以前那麼矜持。

每當有人問我某樓盤是否值得投資時,我說話總是特別的小心。老張說應該用專業的態度客觀的告訴詢問者這個樓盤值不值得買,但我更關心的是,他為什麼要來問。

因為他想買!

他想買是因為心裡有缺失,或是對於資金保值的恐慌,或是對於失去機會的恐慌,又或是對於掉隊的恐慌。不買,這個缺失就無法填補。

所以老司機會客觀分析一個樓盤,機會和問題都會提到,但不會下結論,值不值得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只有自己知道。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買房了,他等待期不會超過6個月。因此,每當人問我是否要再等等的時候,我都不大敢說。以目前的政策環境看,等6個月可能等不來什麼好機會,然而等待的過程卻非常煎熬,因為心裡那個缺,一直在。

相反,對於一些想要賣出的人來說,現在值不值得賣,也是一個問題。通常我會問他賣掉以後錢準備用來幹嘛,如果沒有明確用途,賣掉以後也很煎熬。

萬一漲了呢,又感覺自己失去了很多。

對於未來,老司機顯然一無所知,儘管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預言一番,而且命中率還可以,但預測時間大都不會超過半年。那些號稱自己能推測兩三年後房價走勢的人,不是神棍就是騙子。

在此我想再一次提到《原則》這本書,作者是全球最牛的投資管理人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預測的價值並不高,而且大多數做預測的人並沒有賺到錢,原因是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換言之,我們並不是預測變化,根據預測來調整投資,而是在變化發生時捕捉它們,並據此來調整我們的投資,以集中在當時表現最好的市場上。


近期文章 付費問答

他們投資買房,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