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佛像的感應

畫佛像的感應


宋思淨 思淨,姓喻,錢塘人,受法華於德藏瑛法師。既悟厥旨,復潛心淨觀,專志唸佛,日課觀經。大觀初,於府治北關創精舍,飯僧三百萬,因擴舍為寺,接待僧侶。宣和初,遇亂,直造賊壘,願以身代一城之命。賊悚然,為之少戢。


素善畫佛,每畫,先於淨室唸佛,注想久之,乃下筆。一日,畫丈六像,忽見佛光,良久乃滅,眾皆瞻禮,世因呼為喻彌陀。或問,淨何不參禪。答曰,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禪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紹興七年冬,端坐想佛。經七日,忽起燃香供佛。歸座,跏趺而化。頂上經七日猶暖,異香不散。(佛祖統紀,西湖高僧事略。)


同樣都是畫佛像,出家人畫和在家人畫,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出家人沉浸在佛法當中,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之中;出家人以清淨虔誠心畫,在家人為賺錢養家而畫;出家人誦經唸佛,在家人名聞利養;出家人吃素持戒,在家人未離貪嗔痴……

所以,同樣畫一幅佛像,其靈魂卻是不同的。


畫佛像的感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