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近日,珠峰8000米“拥堵“,排队登珠峰拥堵致多人死亡的消息震惊网友。下图是拍摄于素有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可以看到登山者排成的“长龙”蜿蜒在通向顶峰的狭窄山脊上。有网友感叹,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拥堵”了。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看到这则惨痛的新闻,小编想为去参加穿山越岭的新人们,做一些辅助引导,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远离危险和意外事件。

登山技巧

01 准备活动

无论做什么运动,热身是必须的,因此,在开始登山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是很必要的。在山脚下可以利用10—20分钟做一些肌肉伸展运动,尽量放松全身肌肉,可以用双手手指戳揉膝盖下缘,以促进膝关节润滑液的分泌,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这一点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其后果就是崴脚、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02 上山姿势

上山时,我们要注意上半身需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同时,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爬坡时两脚迈步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可以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使肌腱舒服。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03 下山姿势

下山时,上半身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来降低坡度,采用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或考虑坐着走,两手撑地着移动,用屁股蹭着一点一点的下。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04 速度与节奏

上山不可急:有的人喜欢在一开始就迈大步前进,一步当作两步走,结果上升不到50米就大汗淋漓,气喘如牛,遇到平坦的地方就停下来喘气,这样看起来爬得很快,但其实并不快。建议大家上山慢慢行,一步分做两步走,遇到台阶,哪怕是最小的台阶,都不要一步迈两个台阶,要一个一个台阶的走,遇到上坡,要尽量增加步伐的数量,但是切记不可休息。

下山需放松:下山时可以结合登山杖运用多种姿势下山,同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脚步,切不可冲得太快,这样很容易受伤。

平路要快行:遇到前的平坦路途,如果累了就简单的休息一下,如果感觉还可以,就加快步伐前进吧,你在山坡上没浪费过多的精力,步伐轻快而迅捷。

营养补给

01 食物

参加户外徒步登山活动时消耗的能量若没有获得适当的补充,容易使人的血糖降低,进而引起恶心、晕眩甚至抽筋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山上的事情谁都很难预料,因此不论目的地的远近,我们都需要带上一些行动粮以备不时之需。两天以上的长线活动食物计划遵循"高能量、高压缩比、耐储存"的原则。如: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方便面,火腿等,建议大家可以多备上一些。同时还应注意下环保以及野外安全等问题。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02 水分

一般来说,一日的短程线路(按25km内计算),大约至少需要3瓶矿泉水(一般500ml一瓶)。不建议携带运动功能性饮料,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就行,或者野外的泉水;注意,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应该坚持每隔20-30分钟喝一次、每次150-200ml的原则补水。

急救安全

“野外无小事”,在户外徒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受伤时请记住简单粗暴的RICE法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米饭”法则,这个法则不仅仅适用于户外事故中,任何情况下出现受伤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因为在受伤时,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造成二级伤害。

登山小提示,我们都要知道的“大米饭”法则

Rest休息

受伤后立即停下来休息,让你的小心脏慢慢的恢复正常跳动,这样就能够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减少血液和组织液外渗,降低肿胀的程度。同样立即休息也能让你受伤部位的肌肉及其他组织不再参与运动,处于一个相对于平静的状态,从而不会导致伤势加重。

Ice冷敷

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对炎症也有抑制效果。但是攀登雪山时注意不要过度冷敷,但可用饮用水浸湿毛巾后敷于患处。

Compression按压

对患处给予适度按压可控制浮肿和炎症。如果按压导致浮肿加剧,则减轻力量,观察状态。

Elevation上举

上举在行动中比较困难,但在休息时可将伤痛处上举到高于心脏的位置,通过重力来控制浮肿和炎症。

小提示:登山要结合自身体能,提醒对待,量力而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