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的是什么?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的是什么?

王阳明

公元1506年,时年35岁的王阳明,因得罪大太监刘瑾,被流放贵州龙场,做驿站驿丞,中间还遭刘瑾派人追杀,他伪装跳水自杀逃过一劫。

在龙场的这段时间,他沉心静气,结合儒家知识,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称之为“龙场悟道”。龙场悟道,简单来说八个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思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圣人之道,只要用心内求,就可以成为圣人。有些像佛祖说的“人人都是佛”。龙场悟道,奠定了王阳明心学的基石。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即是理”。提倡“致良知”,万事向自己的内心去求理,不要通过事物去求理,理就是心。反映在现实中便是“知行合一”。

后来心学,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经济、文化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便是受心学思想的影响,创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才有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稻盛和夫,是目前唯一的一位还在世的日本经营之圣。

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注,下期聊聊稻盛和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