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貨出山 內蒙古小縣城書寫助農增收大文章

農貨出山  內蒙古小縣城書寫助農增收大文章

圖為郵政工作人員進行打包。

  藜麥、粉絲、酸辣粉……27日,一輛滿載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特色農產品的郵政車緩緩駛出,七八個小時之後,這些農副產品將送到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以下簡稱通用技術集團)員工的手裡。

  商都縣位於內蒙古中部,為烏蘭察布市所轄旗縣之一,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定點扶貧縣。土地貧瘠的烏蘭察布是內蒙古脫貧攻堅主戰場,所轄11個旗縣區中,曾經有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2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深度貧困人口一度佔內蒙古的46.2%。

  3月5日,內蒙古政府發佈公告,包括商都縣在內的20個國家級貧困旗縣正式退出貧困旗縣序列,至此,內蒙古31個國貧旗縣全部“摘帽”。儘管烏蘭察布市最後7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全部脫貧,但當地仍“摘帽”不鬆勁,努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劉志強是商都的一名殘疾人,也是一名低保戶,貧窮的日子一度讓他步履維艱。2016年,身殘志堅的劉志強返鄉創業,在淘寶上開起了網店,他向散戶收購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後在網上經營。

  “商都縣待開發的土特產品很多,只有轉化成農產品,才會讓其價值翻番。村裡人對農作物的市場供需、價格等信息也不靈通。辛苦忙碌一年,不僅沒有好收益,有時候還會賠錢。”劉志強說。

農貨出山  內蒙古小縣城書寫助農增收大文章

圖為農產品裝車中。

  然而,和所有網店一樣,訂單成了劉志強面對的最大難題。幸運的是,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通用技術集團在商都開通“通用消費扶貧”電子商務平臺,幫助銷售了7個品牌的18種農產品,劉志強就是其中之一。產品有了銷路,劉志強越幹越有勁,他帶動農戶共同致富,2019年銷售額達到58萬元。

  作為通用技術集團下屬公司,北京金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楠稱,2019年在商都消費扶貧額為249萬元,2020年預計是600餘萬,能帶動貧困戶近300戶。

  “我們還承接了商都縣的電商中心,後續幫助商家做一些線上線下的活動,培養他們直播帶貨。更主要的是,幫助當地培養一些電商人才,推動農村電商從‘輸血’向‘造血’轉變,促進長久發展。”李楠說。

  消費扶貧,物流是關鍵。如何讓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快速有效地流通起來,是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的重中之重。

  為了更好的解決農產品寄遞問題,通用技術集團與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合作,開通從商都到北京“點對點”直達郵路,將扶貧農產品快速安全的配送到員工手中。

  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寄遞事業部副總經理姚海峰表示,通用技術集團踐行扶貧戰略這一重要舉措,烏蘭察布郵政肩負國企責任擔當,千方百計做好寄遞支撐服務,保障所有消費扶貧產品能夠快速、安全地送達到用戶手中。

  “今年,郵政將發揮資源優勢,圍繞烏蘭察布市委政府脫貧攻堅戰略,打造‘一縣一品’形象品牌,讓更多的農副產品走向全國,提升烏蘭察布社會知名度,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白音說。

  事實上,消費扶貧只是通用技術集團在商都縣定點扶貧的一個縮影。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在當地同樣風生水起。

  2012年,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和安排,通用技術集團承擔新一輪定點扶貧任務,對口幫扶商都縣、武川縣。2014年,為緩解商都基礎教育資源短缺的局面,通用技術集團聚焦教育扶貧,啟動了商都通用小學援建項目。

農貨出山  內蒙古小縣城書寫助農增收大文章

圖為通用技術集團援建的小學。

  幾年時間,教學樓、宿舍樓、食堂、幼兒園、氣膜館……一座座高標準的教學場所、場館拔地而起,為解決商都縣城鄉結合部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貧困生的義務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評。

  商都縣掛職副縣長陳耀告訴記者,教育扶貧不能只是建學校,穩定學校的教師隊伍是核心,因此成立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教育發展基金”,每年注入50萬元用於該基金。“這個基金一方面是用於品學兼優的貧困孩子,另一個是用在一線教師,穩定鄉村教師隊伍。”陳耀說。

  在產業扶貧中,陳耀包聯了商都縣最北的大庫倫鄉,由於該鄉養羊農戶較多,通用技術集團投入100萬元建養殖場,建成後作為村裡集體經濟的資產出租給養殖大戶。“養殖大戶僱傭當地的貧困戶進行養殖,增加貧困戶收入,每年養殖大戶交的租金存入村集體,成為村裡的穩定收入,從而形成帶貧機制。”陳耀說。

  記者從內蒙古扶貧辦瞭解到,目前,內蒙古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國家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1.6萬,累計減貧155.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至0.11%。(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