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調整信用管理規定,疫情中的信用建設持續加碼


多地調整信用管理規定,疫情中的信用建設持續加碼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產業鏈條在經歷了長達近一個月的停擺之後,正在根據高中低不同風險區有序復工復產,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多地的信用建設也有了積極的動作。本公眾號2月14日發佈了《抗疫賑災釋放信貸也要警惕信用風險》、2月7日《上海亮劍:隱瞞疫情將入徵信黑名單》等多篇文章關注了全國各地將社會信用管理機制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比如隱瞞疫情重點區域出行史、隱瞞接觸史、拒絕隔離等被納入失信行為。多地對失信者進行公示、限制補貼性資金支持、限制取得認證機構資,還有設置了地方信用分的地區會扣除個人信用分,或限制參與表彰獎勵等。

首先是在疫情當中,多地政府對瞞報疫情重點區域出行史、隱瞞病情、製售偽劣口罩等涉嫌妨礙傳染疾病防治的行為進行信用方面的記錄、公示和懲戒。北京、四川、南京、天津、廈門、杭州、淮安、浙江衢州等地已對多個瞞報、隱瞞行程的個人行為列入失信行為,嚴重的案件進行立案調查,嚴重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還有地方還將傳謠造謠等嚴重擾亂疫情防控工作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聚餐、聚會等行為也列入失信行為。一般來講,這些失信信息都會推送至各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並公開展示。

其次,對失信的主體進行優惠性政策的限制或者行政許可的限制。比如廈門市就規定,失信懲戒措施包括在政府採購、公共資源配置、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等活動中作相應限制;限制享受財政資金補助、政策支持以及參與表彰獎勵等。山東省諸城將防控期間違反有關規定而被拘留的行為視為最嚴重的失信行為,會直接將個人信用等級直接降為C級(誠信警示級別)。將受到的懲罰將包括不予辦理營業執照、不錄用為合同制工人、不錄用為公務員、不劃分宅基地、不辦理出境手續等一系列限制性處罰。

還有一些地區推出了與失信懲罰相對應守信激勵措施。多地規定,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者可申報良好信用,獲得信用加分。比如山東榮成規定,個人捐款捐物1000元以內,每一百元加一分。鄭州市規定,參與湖北疫情防控及其他地市疫情防控的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參與醫療救護、疾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公安幹警、交通管理人員,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個人或企業法定代表人等七類人可申報個人良好信用。

廈門市規定的信用激勵措施包括,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給予優先辦理、簡化程序、降低檢查頻率等便利;同等條件下,在政府採購、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購買服務、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共資源配置、榮譽評選以及其他財政性資金支持等活動中列為優先選擇對象等。

隨著我國社會治理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我國的信用管理從政府行政管理到公民的認知水平,從企業的接受程度到經濟行為的規範程度都會持續改善,借這次疫情,多地的信用管理也逐漸呈現出新的面貌。

(文中資料根據互聯網信息綜合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