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糧價走勢:高開低走?

2020糧價走勢:高開低走?

糧價是目前最熱的話題,不僅國內糧價上漲,國際糧價也呈上漲趨勢。

推動國際糧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

第一,供應收縮。

這個說了好幾遍了,受疫情影響,全球糧價供應緊張,全球範圍內的糧食危機從小麥和玉米向其他作物如稻穀和大豆等品種蔓延。再加上部分國家採取限制農產品進出口的措施,加劇了國際市場農產品供需失衡,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揚。目前已有13國限制糧食出口。

第二,成本上升。

雖然石油價跌,但受疫情影響許多化肥工廠延遲復工,導致化肥供應減少,價格的上漲,從而間接導致灌溉水泵、機械、肥料等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持續增加。另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勞動力減少,因而人工成本增加。

第三,金融因素。

全球大宗農產品主要以美元標價,從貨幣價值尺度的角度看,美元貶值,農產品價格受到正面刺激,即體現為農產品價格上漲。

反觀中國糧食供應充足,與國際市場聯繫較少,糧食作物中僅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且政府還通過拍賣儲備糧以保供應、穩定糧價,因此在全球性糧食危機中,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價格上漲幅度都小於國際糧價漲幅,成為世界糧食市場的“安全島”。

但玉米和大豆會呈現短期供應短缺。

一是受疫情影響,玉米作為酒精物料消耗比較大,二是前兩年的鐮刀彎玉米減產比較多,所以短期會有供應不足的現象;而我們對大豆的依賴一直很高,國外疫情嚴重,無論是大豆產量、出口量還是運輸都受阻。與此對應,玉米和大豆的價格一路飆升。

但從整體趨勢來看,大米和小麥供應充足,玉米和大豆雖然短時期內供應緊張,玉米的補量下半年會跟上來,而大豆也在積極推進進口運輸,下半年也會有起色。所以,從整體上看,下半年的糧價會穩定下來。


這與2008年很相像,2008年受極端氣候影響,小麥減產,進而引發其他農產品危機,全球糧食價格普漲,但在下半年糧價開始回落,呈現前高開低走之勢。雖然此次疫情影響比較大,因素也比較多,但維穩是大方針,下半年預測糧價不會飛漲,種糧人安心種糧,買糧人安心吃飯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