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01 这就是家暴

年初,沈阳市铁西区滑翔五小区、六小区,不到24小时就发生了8次火情,消防队员同一天在同一片区处置火情这么多次,实属罕见。

警方怀疑是有人故意纵火,经过调查,将16岁嫌疑人姜某抓获,他对自己故意纵火供认不讳。

而当警方问及纵火原因,姜某恶狠狠地说:"爸爸说,我早晚都得进监狱,于是,我就进给他看!"一副终于给爸爸惹了点麻烦事的样子。

也许孩子的父亲觉得,自己就是生气,发泄一下情绪,顺便拿监狱来吓唬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可是,他一定没有意识到,这些话成为了刀子,割裂了他们父子之间的父子亲情,也歪曲了孩子的人生观,把孩子推向了触犯法律的深渊。

这就是家庭暴力里的语言暴力,父母由于不懂得表达爱,只会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歧视性的语言,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反而致使孩子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语言暴力

16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亲的谩骂、诋毁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而会促使孩子走向极端。

语言暴力,正是埋葬青春的罪魁祸首。

语言暴力,也是导致家庭不幸福的根源之一。

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没有习得爱的能力。成年以后,生活中巨大的危机感又促使父母把教育孩子"成才"当成了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唯一办法,把自己的人生责任转嫁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步步紧逼,把孩子的生存空间挤压得变了形,"坏孩子"由此诞生了。

02 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

在《我是演说家》上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吴月波,他有一场题为《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的演讲,演讲的开头,他讲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位父亲拉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走进了吴月波的心理诊所,小女孩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紧张得不时搓着裙角。

父亲边走边骂:

"叫你快点快点,这么慢!"

"一点都没有长进!"

"你要是再敢跟他联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小女孩忍受着父亲的谩骂,一言不发,只是用手紧紧的掐着自己的手臂,似乎是在压抑着什么。

吴月波刚想上前打断父亲,父亲已经把手指头伸到了女儿头上,戳着她的头继续骂道:

"你这个欠揍的家伙,养你算是白养了!"

"我告诉你你还不如死了算了!"

父亲的话音刚落,女孩就冲出了诊室。吴月波建议孩子的父亲赶紧追出去看看,女孩的父亲摆摆手:"吴医生,你别管她,她就是欠骂,一会就没事了。"

结果,父亲才转了个身,准备找个凳子坐下,门诊外就传来了呼喊声:

"有人跳楼了!"

吴月波和父亲听到呼喊声,赶紧冲出了诊室,看到门诊室不远的窗台上围了不少人,当他们扒开人群从窗台往下看时,看到了一个倒在血泊里的小女孩,正是刚刚冲出诊室的孩子。

小女孩用染红的鲜血、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危害是致命的。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家庭生活里会出现如此多的语言暴力呢?

一个是因为父母不会爱,不知道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父母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教育的,从我们被告知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开始,我们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就是缺失的。

随着我们父母渐渐长大,很少被拥抱,很少被肯定,也很少被告知"我爱你"。因此,我们跟自己的父母的情感连接渐渐断裂,除了有血缘关系的纽带,含蓄的爱被一次次语言伤害抹得只剩渣滓。

轮到我们来教育孩子了,就不自觉的复制固有的模式,哪怕明明痛恨曾经被如此对待,却不知道如何突破这些陈旧的框架。只好一遍遍催眠自己:"这就是爱,爱就是这样的,我是为了孩子好。"

直到孩子也被我们的语言暴力击打得遍体鳞伤,无力反抗。

第二个原因是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因为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变化非常快速的时代,也叫VUCA时代。那么什么叫VUCA呢?它指的是变幻莫测的时代,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

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放大了成年人的危机感。原本就是"空心"人的我们,被这种危机感深深的抓住,孩子就像一块浮木,寄托了我们所有的人生希望。

有一位朋友跟我哭诉,说她的女儿最近状态不好,跟她关系闹得很僵,问我怎么办,我建议她试着调整自己,做一些自我提高,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学,转移一下注意力。结果她一脸为难的跟我说:"我的梦想让孩子去实现吧,我已经不行了,这么大年纪了,做任何努力都是白费。"

还有一位朋友跟我抱怨:"我最近事业不顺利,跟老公感情也很冷淡,感觉人生没有价值感。"转念一聊到孩子就来劲了:"现在的我只能靠把孩子培养成人才来证明我的价值了。"于是拿着放大镜开始查找,孩子这里、那里都是问题,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父母们义正言辞的要求孩子,甚至可以不惜拿出最凶狠的武器去鞭挞孩子,那就是语言暴力。孩子迫于压力,真的有所"进步",于是父母们叉着腰炫耀:"你看吧,只有骂他才有用,就是个贱骨头!"

可是,孩子的心千疮百孔了,我们父母视而不见。孩子弱小的肩膀承担不起托起我们父母的"重责",我们父母也看不见。

救救可怜的孩子们吧!

03 学习爱的语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说话呢?本人拜读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有一个真实案例深深打动了我。

他是一位离异家庭的孩子,可是他的妈妈却将离婚做到"最好"。

他的妈妈作出离婚决定的时候,他刚刚小学六年级,而他妈妈离婚的原因是爸爸和别的女人发生了纠葛。

他觉得爸爸背叛了他的妈妈,所以虽然知道爸爸非常爱他,他仍然有些恨爸爸。

正值他小学毕业期间,他的妈妈无意间看到他在填写入学表格时,"家庭成员"一栏只填写了母亲。

妈妈当晚特意约他谈话,希望他像个大人一样和妈妈长谈一次。

"儿子,你想不想爸爸?"

"我很想念以前的那个爸爸,而对现在的这个爸爸,我却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他说着说着已经哽咽失声:"现在,有同学问起我爸爸,我就说他早死了,参加援外工程时死的,是因公殉职。"

妈妈听完泪流满面:"儿子,从我和你爸爸双双作出离婚决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对你产生了伤害,这个责任,不应该都推给你爸爸。"

接着,妈妈擦干眼泪:"你没有必要因此就记恨爸爸,你爸爸是爱你的,我们离婚,解除的是我们的夫妻关系,你和爸爸的父子关系永远也不会解除的。"

最后,他的妈妈郑重地对他说:"你说你没有爸爸,你爸爸听了会很伤心,我听了也很伤心。因为,我虽然和他离婚了,但你是妈妈和爸爸的爱情结晶。你也要有勇气承认这一点,你有爸爸。"

这是多么宽容和豁达的妈妈,多么睿智的母亲。

她的这些言语,如春风般化去了父母离异给孩子心中种下的阴霾,也消解了孩子渴望父爱又害怕背叛母亲的罪恶感。

尤其是最后告诉孩子:"你是妈妈和爸爸的爱情结晶。"这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出生是带着祝福与爱的,你来到这个世界是受到欢迎的,这会给青春期的孩子多么大的安全感啊!

最终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航天航空学院。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如何习得真正爱的语言:

1、破除旧的认知框架,改变对爱的认知。以前的我们总以为打是亲骂是爱,打击教育的理念还受到过很多追捧,现在,是时候破除旧的认知框架,重新审视爱的认知了。

爱是看得见孩子的需要,听得懂孩子语言背后的渴求。就如案例中的母亲,通过孩子填入学表格的细节,通过跟孩子真诚的交流,看见了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及时让父爱重新照进孩子的内心,滋养他受伤的心灵。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2、相信和尊重孩子。相信和尊重孩子似乎是老生常谈,可是真正从知道到做到,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相信和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一样平等的交流沟通,不把责任随意转嫁给孩子。就如案例中的母亲,发现问题以后,邀请儿子跟她进行一次"成人"间的谈话,表达尊重和信任。沟通的过程中,也没有把孩子爸爸出轨的责任转嫁给孩子,这不是孩子的错,不必要他来承担责任。

3、真诚的跟孩子沟通。把自己的心门向孩子敞开,邀请他走进我们父母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做一个父母的"扮演者",端着自己的身份,甚至害怕自己的面具被孩子识破。就如案例中的母亲,听完孩子含泪的心声,她也毫不避讳的泪流满面,这种真实的情感流动,一下子就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他们互相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世界,心紧紧相依,这就是共情。不但母亲能够体谅孩子的感受,孩子也能理解母亲。

4、接纳对方的一切。当亲子双方的心已经靠近了,再完全接纳对方,接纳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独特的体验,虽是一家人但是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就如案例中的母子,母亲接纳了儿子渴望父爱的需求,儿子接纳了父母离异的事实。爱就在接纳中升华了,幸福的感觉油然而起。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爱是照进内心的暖阳

04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人生最珍贵的是体验,就如我们曾经遭遇困难,战胜困难的那一刻就是成长的体验。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以前可能也遭受了很多无知的伤害,可是此刻起,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改变和爱,孩子也会逐渐走向阳光,体验沐浴阳光的美好。

也许,承认我们原本爱的认知是扭曲的不容易,但是从旧的认知中走向新生更不容易,打破旧的认知框架不难,难的是持续不断的打破认知,实践新的语言模式。

跟孩子真诚的交流一次吧,承认过去的错误,一起互相监督鼓励,互相用爱的语言,用相信和尊重给彼此赋能。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亲子关系是相互的

在《少年说》中有一期,小女孩雅雯站在台上大声的向妈妈呐喊:"妈妈,你能不能再爱我一次。"

爸爸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你能不能再爱我一次

有人评论说她喊出了天底下所有孩子的心声,孩子们都渴望和爸爸妈妈真诚的交流,渴望无条件的爱。

作者:欣儿的爱,自由撰稿人,一个热爱写作的宝妈,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