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醒: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复制别的孩子成功的经验

最近女儿数学考了个87分,我和爸爸又震惊又着急,才二年级,成绩就已经开始落后,怎么办呢?正好这时,群里一位妈妈发了她家娃的学习方法,她家的孩子这次考了满分。老公一看,顿时亢奋起来,逐条比对,让我家的娃也要按着那个孩子的标准,全部做到,这样肯定就能好。我说,那只是适合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咱们家的娃,老公就不高兴了,说:“你就是这样,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然而,论教学,我才更加专业,不是吗?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最喜欢把别的孩子怎样往自己孩子身上套,特别是不怎么爱思考的家长,反正别人家那样是好的,你只要照着做肯定错不了。可是,正如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一样的方法,并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我们大人经常就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按照各种攻略方法去做了,怎么没有达到别人的好效果呢?比如减肥,比如挣钱。市面上各种挣钱的方法很多,没有一个人照着别人怎么做去做会成功的。

成功时不可复制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反思,觉得肯定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心志不够坚定,自己哪里没做到才失败的。到孩子,就觉得一定是孩子偷懒了,没有百分之百按照要求去做,而事实只是,那样的方法不适合你,不适合孩子。

家长提醒: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复制别的孩子成功的经验

现在的家长很艰难,教育局各种肩负,老师该布置的作业不布置了,该要求的背诵记熟预习复习之类的,都不要求了。老师的活动,只被限定在了课堂。然而,学习这个活动,可不是只局限于课堂。课前不预习,老师讲什么,孩子会一头雾水,听不懂,一听不懂,孩子就容易走神分心。年级越高,预习越重要。因为确实有很聪明的孩子,靠着聪明,不是太复杂的知识能学的很好,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越来越难,光靠小聪明就不够了,需要预习,需要知道哪里不明白,上课要仔细听。

上完课,回家了要复习,课堂上掌握了,大多只是暂时的记忆,还需要通过复习,做练习来强化,还需要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举一反三,更进一步,总结出规律,甚至自己能出题目。

这才是学习。教育局现在不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布置作业,硬生生地把学习的三个环节砍成一个,如果完全按照教育局的做法,放了学,就放飞自我,出去痛快玩耍,那由于这样的荒废造成的永远都不可挽回的知识的缺失,该怎样弥补呢?

家长提醒: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复制别的孩子成功的经验

还好家长们都是清醒的,知道放了学,学习还是要继续的。有的放到辅导班,放到辅导班的,自不必说,效果肯定不好。除非是一对一的,但是也不如自己来带好,因为,最了解自己家孩子的人,就是父母。

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别人用了再好,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无效,那也不是好方法。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名叫做《所谓学习好,就是方法好》。作者是专门的辅导老师。他给孩子辅导前,要先做一个性格测试,以便确认孩子是什么性格,好找到适合这种性格的学习方法。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自然不必如此,因为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弱点的,除了自己的父母,没有第二人,如果一个老师,连孩子优势弱势都没向家长了解过,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辅导老师,如果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孩子然后制定学习策略,还不如家长直接自己来好。家长唯一的弱点就是,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不会教把孩子教坏了。

再说一说考试。如果把考试比作打仗,那么如果我既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也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知道别人怎么赢了,我就照搬别人的方法,那么肯定也会赢!听起来很荒谬对吧?可是在考试的问题上,家长就是这么想的。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讲究。学习,考试,不像打仗那么复杂,但也不该什么都不讲究。

有人觉得,光盯着分数,太功利,说不定是高分低能。可是,我们的中考高考就是靠分数录取,分数不够,逆袭出头的几率更低。何况,考高分也不一定是低能,低分的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高能。

说说如何考高分。再三强调的是找出适合孩子的方法,切不可盲目追随别人。

接下来所以说如何进行,以数学单元测试为例。

单元测验之前,要复习,很多复习资料都有本单元的知识总结,带着孩子一条一条过。遇到不会的,停下来,回到课本具体的章节中,找到不会的那个点,让孩子回忆上课的过程,如果实在记不得了,家长只好讲一遍,并且警醒自己,孩子听课方面是有欠缺的。这样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没有漏洞。过完后,让孩子自己把单元的思维导图画出来。不一定是那种正规的思维导图,只要孩子能陈呈现出来,什么方式都行。这个的目的是让孩子自主记忆,毕竟家长带着,孩子可能有种自己什么都会的错觉。复习完了,孩子心里也有一些底气了,可以做一些题目,查缺补漏。复习过之后,孩子自信心大增,很乐意去做题目。特别注意的是资料中有坑的题目,让孩子做一些,直到再也不会掉进坑里为止。有坑的题目,考察的是对只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考试经常会考。

基本上这样复习,孩子考的不会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常上课不错,没落下太多的孩子。

如果复习的时候,发现处处是漏洞,一会就要回到课本中。家长会崩溃,这也意味着这次考前复习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毕竟漏洞太多,不可能全补上,能补多少算多少。不过这也反映出了孩子的最真实的学习情况,平常课堂上很多知识点就没有消化。那就要把预习复习做起来。

如何预习?有的家长认为预习就是提前学习,都学会了,课堂上不听讲怎么办?这就是不懂预习了,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很多资料里有预习单,可以拿来用。

以二年级语文为例,说一说如何预习。

大原则是让孩子明确自己懂了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懂的地方,上课时印证,不懂的地方,思考,上课仔细听讲。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读课文,提问题,孩子解答。不定对错,只为鼓励积极思考。如果不知道问什么,也可以参考相应的教辅书。

老师一般布置的任务是读课文五遍。就是说上课前必须要过掉的是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这一段,老师一般忽略讲读课文,或者是朗读很有特色的地方讲一下。二年级老师重点讲的就是课文的内容,一些句子的深意之类,是从语篇角度考虑的。

孩子预习好了,课堂上会非常积极,而且,会迸发出思考力创造力。老师会喜欢,孩子会更爱这门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是在意老师的重视。

家长提醒: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复制别的孩子成功的经验

这篇文章主要是先说一说该干什么,至于做这些事的方式,可以有一万种,选对让自家孩子乐在其中的方式才是重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要掌握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但是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创造力,这样,不仅对自己好,对孩子更有益处。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