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有幸知道了《大魚海棠》影片背後的故事,製作人12年的情懷值得欽佩,其實現在的國漫電影無論是投資,還是技術上,都與國外沒有太大差距了。而觀眾的支持來自於好故事,好創意,

《大魚海棠》暌違12年,於2016年7月上映後,便引起一股熱潮。

《大魚海棠》作為近年國漫電影融入中國本土元素的一次探索,極具研究價值。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不過在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說《大魚海棠》的畫風像“日漫”,表示內容和背景抄襲了宮崎駿的動漫。確實,我國動漫產業一直都受到日本、美國等動漫大國的衝擊,陪伴一代年輕人長大的就是日漫,不過現如今國漫的發展也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那就不妨在這裡闡釋一下《大魚海棠》中完完全全的中國上古傳說吧。

古韻味新解讀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對於“中國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概念,而當下流行的“中國風”具有三古三新的特點:古文化、古韻味、古造型;新概念、新風尚、新設計。在《大魚海棠》所營造的奇幻世界中,就有百餘個新奇角色,這些角色的屬性、設定和造型上都凸顯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審美的追求,才使得影片呈現出濃郁的“中國風”。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大魚海棠》的整體靈感都是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用其來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匯聚了眾多大家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神明,而《莊子·逍遙遊》作為整體故事背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大魚海棠》中主要的幾個人物名字都來源於經典的先秦名著:《逍遙遊》、《山海經》、《搜神記》等,但又不是簡簡單單的照抄,而是從中提煉出新的文化價值來。

比如椿、湫、鯤就是來源於《莊子·逍遙遊》中的,而女主椿的名字,暗含著生命極長的意思,這與人物命運都相互吻合了。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湫在戰國《高唐賦》中“湫兮如風,悽兮如雨。”,暗喻了湫對椿的摯愛,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挽救椿的生命,這句詩也是湫在電影中命運的真實寫照。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湫。”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而其他角色,比如祝融、嫘祖、毛人、鹿神等都出自中國志怪小說,如果不瞭解的人確實會看的一頭霧水。而劇中人物的服裝,特別是椿和湫的,皆為民國服飾,而影片中靈婆的衣服卻是京劇服飾,畢竟是中國傳說中的神靈,另外,火神祝融等人都是偏向敦煌風格,無風也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更是為他們增加了不少的仙氣。

人物角色造型彰顯厚重文化內涵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大魚海棠》除了主角之外,可以分為“神靈”和“異獸”兩大類型。

角色的造型創意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古代神話典籍中各種神靈異獸的形象描述。

在影片中有十二位神靈形象。后土、祝融、句芒、赤松子、蓐收、嫘祖、鹿神夫諸這七位是《山海經》和《列仙傳》中的神靈,另外五位是:靈婆、鼠婆、胤母、蛇祖、害怕之神。這五位是基於劇情,綜合傳統文化中已有的形象後進行了二次創建。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而“帝江”和“鳳凰”這兩個角色,是對傳統神話形象進行“原型演繹”的代表。

帝江高度還原了《山海經》文本中對於他形象的描述,同時角色造型也套用了明清時代《山海經》的圖本造型來完成;而另一個角色“鳳凰”則是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百鳥之王”來進行改編的,造型來自《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另外,祝融是南方火神、具有炎帝的神話地位,在造型上更是用半身赤裸來凸顯其性格;與之形成對立面的是赤松子這類素雅的青年神靈形象,青藍色的色調暗喻角色的水屬性和神話身份。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角色造型設計不管是從衣服還有髮型,還有色彩設計上都注重古代傳統文化,在整體風格上也是古代造型藝術的色彩表現風格,很多人覺得國外電影好看,主要是在場景設計大氣、特技效果好等,而中國動畫的發展就必須要借鑑這些,其實外國影視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而中國一直都有自己的一套動畫系統,那就是“水墨動畫”。

國產動畫的尋根之旅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民族化創作是現階段中國動畫的主要發展方向。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創作出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動畫電影,文化尋根是國產動畫的根本,是促使中國動畫形成民族性格的關鍵,在好萊塢動畫電影氾濫的當代,想要獲得躋身市場的競爭力,就要保持自身的藝術獨立性,這些都是需要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素材的,往往這樣創作出來的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從20世紀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開始,傳統文化就賦予了中國動畫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動畫人一直都在源源不斷的從傳統文化中找素材亮點: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木偶片《神筆》等動畫電影都是創新的動畫藝術創作方法!

隨著2015年《大聖歸來》的上映,新世紀中國民族動畫復興也開始了。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大魚海棠》的導演通過兩次夢境,堅定了創作《大魚海棠》的決心,而中華文化的尋根意識才是主導其實現這個夢想的關鍵。電影追求極致的中國風,是徹底的中國文化美學表達,影片利用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特色符號,例如福建土圍樓。

建築傳遞文化

土圍樓環形的建築特點莊嚴、神秘,還帶有一絲絲的壓抑和束縛。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關於土樓的設計,是客家人採用象徵、寓意等手法,把《易經》中的八卦理念與周邊地勢、水勢、風向等相結合,再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建造依據進行平面規劃,是非常注重建築與自然的協調性。《大魚海棠》中所提及的承啟樓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環數最多的圓露樣式。

圈圈圓圓、層層疊疊,共四環。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大魚海棠》中的建築造型設計和場景設計都十分獨特,都是將場景與中國古典元素緊密結合,在自然風景的設計中,巧妙的運用竹林、小橋流水等中國傳統建築風景來展現其韻味,還有很多場景設計都是匯聚了我國多地的自然風光,比如椿和湫騎馬路過的梯田就是我國嶺南地區和雲貴地區特有的景緻;椿成人禮之後化作大魚俯視人間美景,是以我國的鳳凰古鎮為原型,並融合了其他古城的特點打造。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還有電影中出現的廊橋,其原型是福建著名的風雨橋——濟行橋。

這橋距今400餘年,始建於清朝,是我國著名的客家古建築之一。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中國元素走向世界

1998年美國迪士尼公司以《木蘭辭》為藍本創作的動畫電影《花木蘭》風靡全球。2008年電影《功夫熊貓》讓好萊塢賺的盆滿缽滿,現如今中國元素在國際市場也越來越吃香,而我們自帶的良好資源就是我們最好的資本,

中國動畫民族化創作依靠中國元素,也離不開中國元素,與其讓外國人替我們發揚光大,不如自己來。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毫無疑問,想要發展好中國動畫電影,必須迴歸中國元素,要想回歸中國元素,務必要保護傳統文化,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生活節奏快,人們沒有時間去看書、作畫、剪紙,導致很多傳統工藝消失,但是中國風動畫電影能讓更多年輕人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儘管《大魚海棠》在上映後,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評和評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作品的價值。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曾將歷史悠久的中國比作“少年”,殺死一個漫長而陳舊的古代,時間才能重新開始,中國以少年的形象獲得新生。

我們一直在成長,世界也在看著我們,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更蘊含了一種中國精神。

在年老的椿的獨白中,電影提供了《大魚海棠》的中心內涵: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別不自信啊!《大魚海棠》自帶的文化內涵,足以超越“日本風”


在傳統文化經歷著吐故納新、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它永遠處在未完成階段而不會老化,我們能做的,就是繼承和發展它,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轉變為最大的經濟財富,才能確保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