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初识萧红,是因为她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和曲折的一生。不知道哪个女子还能如她一般,身怀六甲却嫁与旁人,相同情形之下还嫁了两次。比她年轻的或年长的都走出了颠沛流离的岁月,可生长于北方以北的她,却在南方以南的香港落下人生的帷幕。

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哈尔滨附近的小城呼兰,张家大院里诞生了一个女娃,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加上“恶月恶日”的生辰,父母和祖母对她都没有太多欢喜之心,只有祖父将他小小的萧红当作掌上明珠。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随着弟弟们的接连出生,她能从长辈那里分得的爱极为有限,6岁时,祖母去世;8岁时,母亲去世;百日后父亲续娶。关于母亲,萧红在文章中曾写过,“母亲并不十分爱我,但也算是母亲。”而仅比她大13岁的继母在萧红笔下是“生人一样”,“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椅子来骂我。”

在继母手下讨生活顶多辛苦些罢了,父亲才是那个决定她命运的人。偏偏这个父亲在萧红眼中是“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既不珍爱她,思想也半新不旧。萧红15岁小学毕业后,就想让她留在家里待嫁。可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萧红只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向往着书与文字。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少年萧红

在与父母争吵、对峙半年之后,萧红告诉父亲如果不能继续读书就要去当修女,父亲才同意送她前往哈尔滨东特女一中就读。萧红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孤注一掷地飞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女一中,萧红大量阅读鲁迅、莎士比亚等名家作品,参加反日的学生运动,用笔名“悄吟”发表小诗。此时她的父亲,已在黑龙江省教育厅任职,面对世俗眼中桀骜不驯的女儿,和她周围来来往往的男女同学,再次兴起让女儿出嫁的念头,并悄悄付诸行动。

百多年前还没有原生家庭的理论,但哪个人的生命轨迹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结识青年才俊;16岁的张爱玲已发表小说和多篇文章。而16岁的萧红被安排着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父亲为他选定了一家境殷实的富商次子,就读于政法大学夜校,受新思潮的影响但带有纨绔子弟的作风。未满18岁的萧红与汪恩甲订婚了。

只是婚约也不能束缚萧红对新文化的向往,她提出想继续去北平读高中,与父亲希望她早日出嫁的想法背道而驰。于是又开始一场争吵,这次的激烈程度远远高于她当初去哈尔滨求学。无奈之下,萧红偷偷拿着置办嫁妆的钱跑到北平。偌大的城市里,一个年轻的、没有家庭支持的单身女子,安身并不容易。没多久,汪恩甲也追来了,两人在北平居住一段时间后返回呼兰。迎接萧红的,是铺天盖地的风言风语和指责,随即她被父亲软禁在家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众人纷纷躲避战乱,萧红趁机跑出家乡。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萧红在青岛

命运的安排如此无常,她与汪恩甲在哈尔滨街头惊喜重逢,两人于是同居,萧红很快有孕在身,此时汪家却要解除婚约,也不认腹中胎儿。她一怒之下将汪家告上法庭,未曾想汪恩甲当庭倒戈,萧红败诉。张家也认为如此家事公布于天下是奇耻大辱,遂将萧红开除祖籍。此时最疼爱她的祖父业已去世,萧红没有了娘家也没有夫家,无经济来源,无房屋居住,连下顿饭都无从着落,只好又回到租住的旅店。此时汪恩甲又追过来,可不久后就以回家找钱为由一去不返,把身怀六甲的萧红独自丢在旅店,面对欠下的400元巨债。

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她卖入妓院,万般无奈之下,萧红向曾经投稿的《国际协报》副刊写信求救,主编裴馨园带人赶来,可是他们也无力偿还债务,只能略作打点。萧红再次打电话寻求帮助时,这一次来的是萧军,他带来几本书和主编的慰问信。萧红出言挽留,喜爱文艺的两人聊了起来,憔悴、苍白的女子带来如此之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第二天,萧军又来了,很快他们坠入爱河。只是,萧军很穷,月薪稿酬只有20元,萧红还是被困在旅店里。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萧红和萧军,这张照片曾被文学杂志用作封面

1932年的8月,哈尔滨迎来连绵暴雨,整个城市被泡在水里。主人客人都逃了,留下看守旅店的杂役好心地让萧红赶紧离开。萧军赶去旅店没有找到萧红,回到暂居的裴馨园家中却惊喜地发现萧红已然寻了过来。8月底,萧红早产下一个女婴,靠着萧军的蛮横和拳头,萧红才在医院得到救治。这时的萧军是萧红最坚实的依靠,而萧红对萧军爱如生命。

出院后,二人觅得一个小屋,萧军四处奔走找工作。萧红的双手做不惯家务,却能握起一支生花的笔,她开始写作,还谋求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他们参加文艺沙龙、组织剧团、创作剧本,快乐着、饿着、煎熬着。萧红以“悄吟”为笔名的短篇小说、纪实散文等相继发表,两人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二人的作品合集《跋涉》在友人的帮助下出版后,轰动东北文坛,但也引起了当局的“关注”,为了安全,他们在友人的邀请之下,离开商市街的第一个爱巢,来到青岛,开启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只是青岛也不是安全之地,不久后友人被捕,组织遭到破坏,他们只得再次启程,这次,目的地上海。活色声香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上海,来到了鲁迅先生居住的城市,即使生活再次陷入拮据,他们仍热切地期盼着街角的不期而遇或者信中的具体安排。

1934年11月30日,病中的鲁迅先生和他们见面,并介绍文坛的朋友与他们认识,萧红和萧军的天地一下子开阔起来,二人先后有作品发表。一年后,署名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出版,鲁迅作序,胡风作读后记,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让24岁的萧红一夜成名。她被鲁迅先生誉为当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萧红和端木蕻良

可二萧的关系却渐渐发生变化。萧军的爱是热烈的,能让人燃烧却不能坚贞不渝。一个、两个、三个,萧红把所受的伤害写进诗里,“昨晚他写了一只诗,我也写了一只诗,他是写给他新的情人,我是写给我悲哀的心。......”二人的口角越来越多,萧军有时甚至动粗,萧红决定用距离来挽回日渐淡薄的感情,她旅日半年,不仅没有得到渴望的回应,还错过鲁迅先生最后的时日。

回国后的萧红受到文坛热捧,可她的成就已不能成为萧军的骄傲,反要受他贬损。萧军知道萧红是最爱他的人,却已没有呵护爱惜之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淞沪会战开始,从上海到武汉再前往山西临汾,他们躲避着炮火,也用手中的笔为抗日助威呐喊。这段期间他们共同结识了一位辽宁作家端木蕻良。萧军留端木在家中居住,萧红也对他的生活很是关照,可渐渐萧军非常不满端木和萧红之间的互动。怀疑和分歧让二萧走到分手的边缘。此时,萧红意外地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在西安,萧红告诉萧军:“我们永远分开吧。”这一次,是她选择了先放手。从1932年到1938年,6年时光里走过了多少苦难,以为会一路白头,没想到结束得如此决绝。6年间没有给萧红的正式婚礼,几个月后,萧军就给了新结识的女子。

端木蕻良在武汉正式迎娶了萧红,她终于被称为“太太”,感到异常满足。只是短暂的宁静很快被隆隆的炮声击碎,撤往内地的交通不畅,他们历尽千辛才在重庆团聚,二人继续写作。

萧红:一腔才女情怀,却缺少妻性和母性

萧红画像

战时生活不易,纯真、倔强刚烈、不谙世事的萧红和性子怯懦的端木没能形成互补,生活琐事下的矛盾开始显露。恰逢萧军也来到重庆,萧红和端木就接受邀请飞往香港。身处恬静优美的写作环境,萧红却感到了越来越深的寂寞。20岁时离开的故乡涌上心头,她写下了经典之作《呼兰河传》。抽烟、写字,日子从手中流逝,萧红的健康却越来越差,多年的拮据生活带来的亏欠让她的身体迅速衰败。她患上严重的肺结核,但不愿积极治疗。生命的最后时日,入侵香港的日军,让她最后的安稳也成了难以企及的奢望。

一代才女埋骨香江。

生活带给她不尽的苦难和悲伤,可也给了她从生命里自由生长的才情。她放飞身心去追逐梦想,有所求必有所失,薄薄的羽翼能否经受住烈火的煎烤,只有落幕时才见分晓。

如果她将才情分一些在人情世故上,是否能走出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