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ETF產品逆市推出 主動管理藉此扳回一局?

一種方便容納主動管理的新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終於上市:這種所謂的不透明ETF允許發行者隱藏自己的持股,為選股者實施自己的主動管理策略提供了便利,他們不必擔心競爭對手會複製他們的持倉或搶先交易。

這兩隻產品分別為美國世紀焦點動態增長基金(American Century Focused Dynamic Growth ETF)和焦點大市值基金(American Century Focused Large Cap Value ETF),前者投資於早期和快速增長階段的公司,後者主動選擇羅素10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股票。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近年重要的產品創新,整個行業都非常關注這類產品的動作。不少基金公司一開始就觀察這些產品如何運作,以及未來幾個月是否有需求,市場的反響對這類產品將至關重要。

也有人潑了冷水:現在很多投資顧問不考慮選股類產品。新產品希望很高,但挑戰很大,市場上可能會看到一些熱門款,但它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舉步維艱。

解決痛點惹人關注

這種新的ETF結構,被認為主動管理有望扳回一城的關鍵一招,並有望促進傳統共同基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長期以來,被動產品在歐美市場頗受歡迎,很重要一方面就是ETF的產品形式受到投資者喜愛:高流動性、結構透明簡單、直接反映市場。相比較,主動管理產品受到基金經理的個人因素過大,產品相對流動性差,整體業績波動大。在這種背景下,擅長主動管理的基金公司需要一種類似的產品結構來為其主動管理能力打包,從而獲得高流動性,同時保持主動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在去年,這種將主動管理和ETF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的結構獲得了監管機構的批准。

這類新型ETF產品由美國世紀基金公司在全球率先發行,並獲得Precidian投資公司的授權。它允許發行者每季度公佈一次他們的持股,而不是每天公佈一次,並每秒鐘計算ETF資產的指示性價值,以幫助該基金的價格與所持證券的價值保持一致。

美國世紀基金ETF主管羅森伯格認為,這是主動基金業的一個具有前景良好的機遇。他表示,在壓力時期進行積極的主動管理,往往會有更好的業績表現。當市場下跌時,指數處於不利地位,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正試圖擺脫指數中較差的個股影響。

目前,除了美國世紀基金外,高盛、富達投資和景順等巨頭都在競相推出類似的基金。摩根大通分析師說,大約7.2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策略可能最終會在這類新型ETF中發揮作用。

發行時點不夠好

今年美國市場暴跌在速度和嚴重程度上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較2月19日的紀錄高點下跌了17%,今年以來累計跌幅超過13%。該類基金的發行時點也往往難以募集資金,但樂觀者稱,市場動盪期間,主動管理基金經理有機會跑贏大盤,利於基金淨值的增長。

傳統的投資智慧認為,從事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往往會在股價下跌和其他波動時期大放異彩,但在這次拋售中,選股者能夠有效控制損失的這一論點遭到了質疑。伯恩斯坦研究公司數據顯示,從2月底到3月25日,以主動管理為主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落後主要股指1.3個百分點,歐洲同行落後3.3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偏好被動投資管理的大氣候並不利於新產品發行。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數據,過去10年,美國股票主動型基金虧損約1.4萬億美元,而指數共同基金和ETF等被動型基金則獲利約1.6萬億美元。據晨星公司彙編的數據顯示,即使在當前的市場暴跌之前,從2018年底到2月中旬,也只有29%的主動管理基金經理的表現好於基準。

實際上在當前的市場波動之前,就存在對主動管理的非透明產品需求的探討。投資者現在越來越不喜歡過於複雜的產品,而且這些ETF的費用比率也高於相應的被動ETF。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