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症是什麼病?真的無法治癒嗎?

子宮腺肌症是什麼病?濟南嘉樂生殖醫院武玉蘭主任闡釋如下:

腺肌症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上形成的一種病症,女稱腺肌病,屬於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正常的子宮內膜只在子宮腔的表面生長,如果超出這一範圍向下生長,侵入了肌層,就成為一種病態,叫做子宮腺肌症,如果病灶侷限在一個部位,就成為腺肌瘤。

子宮腺肌症是什麼病?真的無法治癒嗎?

子宮肌腺症症狀

1、痛經:多為繼發性痛經伴進行性加重,其程度較重,常需用止痛藥物。隨著子宮腺肌病病情發展,疼痛可從經前l周左右即開始,或可延長至經後1~2周。少數子宮腺肌病患者疼痛時間在月經前後,仍呈週期性。

2、月經過多:我國報道的318例中月經過多有132例,佔41.5%。少數子宮腺肌病患者發生大量出血,術前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3、不孕:肌腺症的症狀有很多,不孕是見於少數子宮腺肌病患者。

4、子宮增大:多為均勻性,較硬,一般不超過12周大小,否則,可能合併子宮肌瘤。若為子宮腺肌瘤,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若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出現相應體徵。

子宮腺肌症是什麼病?真的無法治癒嗎?

武主任指出,子宮腺肌症的危害頗多

該疾病會導致女性不孕的發生,近些年隨著宮腔操作技術被廣泛應用,有些年輕婦女也有發病在16-30歲的婦女中,而且生育年齡的婦女也可導致不孕的發生。

患者會出現月經異常、房事疼痛、盆腔痛、低燒、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症狀,產生痛經的原因可能由於異位的內膜隨卵巢改變出血而產生病灶外局部壓力增高,周圍平滑肌組織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收縮而產生疼痛。

在婦科檢查中經常會發現子宮增大,一般都是在月經期或月經前後子宮增大,以後還會逐漸變小,但是不超過妊娠3個月大小,如果大於3個月就說明有合併症。

子宮腺肌症的危害之一就是痛經,這在患者中佔到了80%。患者多表現為繼發性痛經,同時會伴有進行性加重。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可由經期前一週開始直到經後一直兩週,少數患者疼痛會發生在經期前後,呈週期性發展。

子宮腺肌症是什麼病?真的無法治癒嗎?

(1)對症治療:對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非甾體抗炎藥如芬必得、消炎痛或萘普生等對症處理。

(2)假孕療法:對症狀較輕,暫無生育要求及近絕經期患者,口服避孕藥或孕激素可以使異位的子宮內膜蛻膜化和萎縮而起到控制子宮腺肌病發展的作用。

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手術和保守手術。根治手術即為子宮切除術,保守手術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及肌層切除術、子宮肌層電凝術、子宮動脈阻斷術以及骶前神經切除術和骶骨神經切除術等。

結語:武主任指出腺肌病的患者會出現月經異常、房事疼痛、盆腔痛、低燒、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症狀。對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藥物症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