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避稅≠逃稅”,這5種避稅方案,老闆、財務搶著要

對於公司而言,合理避稅是不可或缺的一課,它意味著公司可以正當合理地降低成本,那麼合理避稅什麼意思呢?

企業“避稅≠逃稅”,這5種避稅方案,老闆、財務搶著要

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來達到納稅人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

現如今,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選擇合夥成立公司,合夥公司不僅內部架構精簡,更由於合夥人彼此之間原本就有極深的瞭解和信任,對於合夥公司來說,在經營中往往有著更加良好的配合。

那麼,在合夥公司的經營中,有哪些合理避稅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

企業“避稅≠逃稅”,這5種避稅方案,老闆、財務搶著要

1、轉讓定價

轉讓定價法是很多人在選擇企業如何合理避稅的時候,會考慮方法,主要用於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通過抬高或降低定價的方式轉移利潤收入,將稅率高的企業部分利潤轉移到低稅率的企業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提高抵扣額。

2、成本調整

企業或公司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會按照相應的方法計入到成本中。而分攤費用指的就是企業能夠在確定費用支出的同時,還要從賬目中找到平衡點,使攤入成本的費用攤入最大化,達到避稅效果。

3、籌措資本

企業可以通過向銀行借貸,向社會發起股權吸納等方法來籌措資本,借貸的利息可以衝抵稅前利潤。

4、選址註冊

企業或公司在選擇註冊地址上下點功夫就能從開公司的那一刻開始就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在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老城區、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以及國家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建立生產、經營、服務企業和高新技術發展企業,可以享受更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5、優化企業用工結構

其實用工成本一直企業老闆最頭疼的一項成本支出,一些企業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繳納社保費用的基數都按最低基數繳納;還有的企業給員工發放工資時,要求員工找來發票入賬,作為成本抵扣,而這既不符合規定,企業自身也可能收到假髮票,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在新形勢下,企業應結合稅法、勞動法等規定,充分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通過變革企業組織形式、優化用工結構,或通過服務外包、平臺用工等方式,降低企業負擔,以獲得更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