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被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塬,為什麼?“塬”是什麼意思?

水木楊子-海兒


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

【簡介】

董志原是慶陽市第一大塬,也是黃土高原最大的一塊塬面,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 董志原上分佈著西峰區、寧縣、合水縣和慶城縣的24個鄉鎮,人口約50萬。 董志原腹地的西峰區是慶陽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及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歷史】

董志塬遠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在春秋時為義渠國。秦穆公滅十二國稱霸西戎,曾會西北的戎族首領於董志原,西峰南郊的秦霸嶺由此得名。秦始皇北巡,復修'蕭關'古道(又稱回中古道),經董志塬入環縣蕭關。

漢時,董志塬曾置彭陽縣,董志塬始稱'彭池縣'。唐置彭原縣(西峰市的彭原鄉)。安史之亂,肅宗北逃,曾在此地與李光弼、郭子儀共謀討逆唐大事。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置安化縣,董志塬一度稱安化原。約在清時稱董志塬。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董志鎮政府處置董志分縣。

【資源】

董志塬是慶陽市的主要農業區,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谷、豆類和油料等,素有'隴東糧倉'之稱,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邊'之說。最近探明,董志塬的石油儲量達上億噸。董志原的歷史文化遺存頗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南佐疙瘩渠遺址;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肖金宋代磚塔;全國生態環境治理的典範——南小河溝;深溝出平湖,庫容5億立方米的巴家嘴水庫,以及小崆峒山、老洞山和公劉廟等諸多旅遊景區。

【地理】

從古城咸陽出發北向而行,在國道312線的鳳翔路口進入與秦直道平行的鳳甜公路,半小時車程後,你就會進入涇河谷地。這時,向北望去,千萬年風雨剝蝕而形成的道道山脊和條條溝壑分明告訴人們,前面依然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山脈。然而,沿盤山公路而上,登臨“山頂”之後,就會驚奇地發現,出現在你面前的,不是你想象中的植被稀疏、黃沙彌漫的群山,而是一片蔥蘢而開闊的平原。這就是被人們稱為“天下黃土第一塬”的董志塬。

“深谷峻坡山無峰,萬頃平疇出橫空;媧皇補天欲取土,始將峰顛移蒼穹。”這是清末詩人李良棟眼裡的董志塬。詩人大膽的想象,使董志原的形成罩上了神奇的色彩。但事實上董志原的形成是極其漫長和艱難的,據地質學家考證,大約在距今二億二千萬年的二迭紀,這裡尚是鄂爾多斯內陸盆地的一部分。進入上新世紀,即在距今約一千二百萬年時起,開始出現了土狀堆積物。這種土狀堆積物就是呈現在黃土高原低層的紅色黏土,即三趾馬紅土。進入第四紀,即距今二三百萬年以後,由於世界性冰期、間冰期的交替出現,鄂爾多斯盆地的氣候已逐漸演變成像今天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凹凸起伏的原野上,可以看到互相交錯的湖河沼澤,高大粗壯的櫟樹,成群結伴的劍齒象和羚羊、駱駝、野馬、犀牛在林間覓食、嬉戲……後來,隨著喜馬拉雅版塊的升高,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的形成,熱帶草原在西伯利亞的狂飆中逐漸消失了,席捲著沙塵的大風日復一日地向這裡運送過來了層層黃土,經過上百年的漫長歲月,黃土高原終於在今天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形成。在黃土高原之中,就出現了一個今涇河上游以北、固原以東,以今董志塬為中心、土層最厚處達200多米的大塬。

據載,董志原就是西周時所稱的“大原”的一部分,到了唐代,大原易名為彭原。而今,彭原、董志是西峰區所轄的北、南兩個鄉鎮,這條大原人們不再叫彭原而稱董志原了。名稱在改變,殘破也在繼續。季風在經過不遺餘力的運土堆造之後,又不遺餘力地剝蝕肢解;雨水在不惜血本凝固和滋潤之後,又與河流一道不惜血本地衝刷、切割,將本來完整的隴東黃土高原分割成一個個小原面。如今,在慶陽市境內的屯字、孟壩、臨涇、平泉、新集、西華池、早勝、春榮、盤克、宮河、永和等11個小高原,就是偉大而又無情的大自然肢解隴東黃土高原的“傑作”。它們與董志原猶如一母同胞的兄弟,手牽長兄,分立四周。所幸的是,大自然還是有所偏愛,雖將董志塬變成了一個極不規則的葉片似的模樣,卻將它雕塑得平坦而寬廣。它不僅在慶陽的黃土殘原中排行第一,而且在全國所有的黃土高原中,面積最大,保存做完整,黃土層最厚,從而贏得了“天下黃土第一塬”的美稱。

慶陽東有鬱鬱蔥蔥的子午嶺,西有高聳險峻的六盤山,北有連綿不斷的丘陵,向南緩緩傾斜,全境形成了北高南低的的簸箕形狀,故有“高原盆地”之稱。對於地處“盆地”的董志原,民間尚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原邊”之說。其實,現在的董志原南北最長出為110公里、東西最寬約50公里,最窄處不過百米,面積約910平方公里,分佈著西峰、寧縣、慶城、合水等縣(區)的24個鄉鎮。它既不敢與八百里秦川相比,也不可與昔日的大塬同日而語。但這片神奇的高原,它在慶陽人的心目中卻是神聖的。

董志塬屬於慶陽,也屬於中國,屬於世界。保護大自然留給人類的這一豐厚的遺產,已不僅僅是董志原人的責任。我們期待有一天能將董志原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讓更多的人來關心和支持對她的保護,從而改寫董志塬千萬年來任風雨剝蝕的歷史,使美麗的董志塬容顏不老,保持它黃土史書的完整性,成為一座不朽的黃土博物館。











甘肅V視


塬就是寬大平坦,一眼望不到邊,四周均有溝,地型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