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为什么?“塬”是什么意思?

水木杨子-海儿


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

【简介】

董志原是庆阳市第一大塬,也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一块塬面,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 董志原上分布着西峰区、宁县、合水县和庆城县的24个乡镇,人口约50万。 董志原腹地的西峰区是庆阳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及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历史】

董志塬远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在春秋时为义渠国。秦穆公灭十二国称霸西戎,曾会西北的戎族首领于董志原,西峰南郊的秦霸岭由此得名。秦始皇北巡,复修'萧关'古道(又称回中古道),经董志塬入环县萧关。

汉时,董志塬曾置彭阳县,董志塬始称'彭池县'。唐置彭原县(西峰市的彭原乡)。安史之乱,肃宗北逃,曾在此地与李光弼、郭子仪共谋讨逆唐大事。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安化县,董志塬一度称安化原。约在清时称董志塬。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董志镇政府处置董志分县。

【资源】

董志塬是庆阳市的主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和油料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说。最近探明,董志塬的石油储量达上亿吨。董志原的历史文化遗存颇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南佐疙瘩渠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肖金宋代砖塔;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南小河沟;深沟出平湖,库容5亿立方米的巴家嘴水库,以及小崆峒山、老洞山和公刘庙等诸多旅游景区。

【地理】

从古城咸阳出发北向而行,在国道312线的凤翔路口进入与秦直道平行的凤甜公路,半小时车程后,你就会进入泾河谷地。这时,向北望去,千万年风雨剥蚀而形成的道道山脊和条条沟壑分明告诉人们,前面依然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然而,沿盘山公路而上,登临“山顶”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你想象中的植被稀疏、黄沙弥漫的群山,而是一片葱茏而开阔的平原。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

“深谷峻坡山无峰,万顷平畴出横空;娲皇补天欲取土,始将峰颠移苍穹。”这是清末诗人李良栋眼里的董志塬。诗人大胆的想象,使董志原的形成罩上了神奇的色彩。但事实上董志原的形成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距今二亿二千万年的二迭纪,这里尚是鄂尔多斯内陆盆地的一部分。进入上新世纪,即在距今约一千二百万年时起,开始出现了土状堆积物。这种土状堆积物就是呈现在黄土高原低层的红色黏土,即三趾马红土。进入第四纪,即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后,由于世界性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出现,鄂尔多斯盆地的气候已逐渐演变成像今天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凹凸起伏的原野上,可以看到互相交错的湖河沼泽,高大粗壮的栎树,成群结伴的剑齿象和羚羊、骆驼、野马、犀牛在林间觅食、嬉戏……后来,随着喜马拉雅版块的升高,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在西伯利亚的狂飙中逐渐消失了,席卷着沙尘的大风日复一日地向这里运送过来了层层黄土,经过上百年的漫长岁月,黄土高原终于在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在黄土高原之中,就出现了一个今泾河上游以北、固原以东,以今董志塬为中心、土层最厚处达200多米的大塬。

据载,董志原就是西周时所称的“大原”的一部分,到了唐代,大原易名为彭原。而今,彭原、董志是西峰区所辖的北、南两个乡镇,这条大原人们不再叫彭原而称董志原了。名称在改变,残破也在继续。季风在经过不遗余力的运土堆造之后,又不遗余力地剥蚀肢解;雨水在不惜血本凝固和滋润之后,又与河流一道不惜血本地冲刷、切割,将本来完整的陇东黄土高原分割成一个个小原面。如今,在庆阳市境内的屯字、孟坝、临泾、平泉、新集、西华池、早胜、春荣、盘克、宫河、永和等11个小高原,就是伟大而又无情的大自然肢解陇东黄土高原的“杰作”。它们与董志原犹如一母同胞的兄弟,手牵长兄,分立四周。所幸的是,大自然还是有所偏爱,虽将董志塬变成了一个极不规则的叶片似的模样,却将它雕塑得平坦而宽广。它不仅在庆阳的黄土残原中排行第一,而且在全国所有的黄土高原中,面积最大,保存做完整,黄土层最厚,从而赢得了“天下黄土第一塬”的美称。

庆阳东有郁郁葱葱的子午岭,西有高耸险峻的六盘山,北有连绵不断的丘陵,向南缓缓倾斜,全境形成了北高南低的的簸箕形状,故有“高原盆地”之称。对于地处“盆地”的董志原,民间尚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原边”之说。其实,现在的董志原南北最长出为110公里、东西最宽约50公里,最窄处不过百米,面积约910平方公里,分布着西峰、宁县、庆城、合水等县(区)的24个乡镇。它既不敢与八百里秦川相比,也不可与昔日的大塬同日而语。但这片神奇的高原,它在庆阳人的心目中却是神圣的。

董志塬属于庆阳,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保护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这一丰厚的遗产,已不仅仅是董志原人的责任。我们期待有一天能将董志原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对她的保护,从而改写董志塬千万年来任风雨剥蚀的历史,使美丽的董志塬容颜不老,保持它黄土史书的完整性,成为一座不朽的黄土博物馆。











甘肃V视


塬就是宽大平坦,一眼望不到边,四周均有沟,地型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