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该不该打?看看古字“教”就可明白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看看古字“教”就可明白

之所以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是由于“熊孩子”比较多,再就是孩子长大后会被社会“欺负”,而还认为自己很优秀,不把原因往自己身上寻找,因此耽误了自己。(儿子要由父亲打,女儿必须当妈的管)

今天的“教”字已经不能表达其意义了,不能怪汉字简体化,只怪那几个简化“教”字的人是废物,他们也不懂“教”的内涵。孩子出生后5岁以前什么也不懂,他只会感觉“疼痛”,这时你与他谈道理那就是对牛弹琴,不如直接打更能让他记住不该做的事,因为生活中很多情况都会对这么小的婴幼儿产生危险,比如热水、热稀饭、带尖的东西、不能让碰的很多危险因素,再就是与生俱来的“坏”毛病,还有一些不指出来他不懂的小事:咳嗽时不能对着饭菜或别人、吃饭不能吧嗒嘴、不能用手抓菜、不能乱扔东西(玩具)。以上问题是天生的,至于说脏话和玩手机,这是“熊家长”交给他的,因为家长守着孩子就这样所以孩子才学会的,而不是孩子自然就会。

那么古代怎么教育孩子呢?就一个字“打”,看看图片里的古字“教”,“子”头上两个叉号,说的是孩子犯错了,不是说头一次犯同样错误,而是两次以上,说他还不听,右边是手里拿着“棍”做“打”的手势。就是要告诉家长:不听话就该打。

正常的家长对待孩子基本都是希望他能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一生,没有想让孩子发生意外的,但他非得去触碰刚烧开的热水,除非烫一下,不然他记不住热水的危险的。试问:谁愿意让孩子被烫到?不如自己动手小打几下让他记住危险,免得以后由此产生更大的伤害。

但孩子一般6岁以后就别打了,因为5-6年你都没改过来他的一些毛病,那么证明你做父母不合格,或者你故意让他留着这些“特长”。这时再动手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记恨动手的父母,那就得不偿失了。

“养儿不教,害死自己;养女不教,害别人九代”,等孩子上学后直接告诉老师:不听话,打就行。这也是孟子告诉我们的经验:易子而教。孩子大了后就不能由自己来教育了,因为自己教育他如果生气时就要打他,这会产生影响父子关系的结局,不如让老师来替你教育,老师打他不会影响你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又能起到教育作用。但不可因为孩子被教育而去“教育”老师,除非你认为老师在虐待孩子。唉!这里面的衡量标准我就不提了,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支持“打”的教育,支持老师打学生,放心,一个班级里也就有那么2-3个经常被打的,多数因为“杀鸡儆猴”很听话,只要你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就很不错,你的孩子不会成为那几个少数的。

10岁以内的孩子,你拿出这个“教”字的古体字让他看看,你会发现他认识里面画的是什么,我试验过几次,孩子们认得。成年人不认识这个“画”里描述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