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於心不忘形


無愧於心不忘形

子夜時分,夜靜的可怕,我只能聽見自己耳鳴的聲音,書桌上的茶壺已沒了溫度,只有精美的竹製薰香爐裡幽幽檀香還在靜靜燃燒著,嫋嫋煙霧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雅之氣,是我喜歡的味道,我靜坐聆聽那部讓我白聽不厭的禪悟筆記,扳指算來,我已好久沒與文字共舞,沒有在文字的世界裡組建奇異的紅塵,多彩的人生,菲薄的流年,我又虛度的太多的時日。

無愧於心不忘形

我本凡人,不能脫離俗世的牽絆,但我又不想在這低俗的時空陷得太深,我不成佛,凡胎肉體的一個輪迴裡,努力把一個生命的來去儘量書寫完整就好,七情六慾的眾生,貪婪自私的紅塵,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一把算盤,一串佛珠,一道經文,一面善良,一面醜惡,白天亦人亦神,夜晚亦魔亦鬼,我分不清,看不明,我只能剖析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把自己置身在一個可控的有效範圍之內,不存心害人,也不被人傷,來來往往的眾生,過錯免不了,心寬就好;利字當先的人性,私慾少不了,看輕就好;愛慕虛榮的親朋,假我看見了,真心就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山不轉水轉,雖然倉促的人生,我想總有不一樣的相逢和遇見。

無愧於心不忘形

天地之間有一杆秤 ,它不僅稱的是人心,還有人品,你一旦失衡,就再也沒有平衡的機會,道家的太極八卦圖告訴我們,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恰到好處,不多不少,緊密相連,完美融合,方可動,方可行,否則一處塌陷,就會處處決堤,其實平衡之術就是捨得之道,真正一生富貴之人,他們始終明白一個道理:舍的合適是大贏,得的合理是真財,為人處世千萬不能心存僥倖,這是愚蠢的方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心不正,福不來,禍將至,就是這個理。

無愧於心不忘形

成大事者,沒有區別之心,大人,小人,強者,弱者,智者 ,愚者,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待人之術 ,就是成事之道,大人物管大事,小人物管小事,博士生搞研究,專科生研究生活,君子管正事,小人管瑣事,陪領導考察需要有能力的人,看大門更離不開合適的人,清高自傲者不能遠行,識時務者千里不跌倒,這讓我想到明朝開國將領戰無不勝的藍玉悍將,因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為非作歹,有恃無恐,最終引來降級殺身之禍,還牽連一萬多同僚慘遭殺害,至此我必須提到另外一個人,中國近代晚清時期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他的智慧,謀略,思想,淵博的學識都是我極其敬佩的。

無愧於心不忘形

話說當年太平天國起義,晚清局勢動盪,清政府正規軍根本無力鎮壓,曾國藩奉命組建操練湘軍,在曾國藩正確有效的帶領下,湘軍勢力快速擴充,一舉打敗太平天國運動,朝廷危機得以解除。

無愧於心不忘形

而此時曾國藩的湘軍勢力已大過朝廷擁軍30萬還要多,就在這時,很多人勸曾國藩稱帝謀反,而智慧的曾國藩早已看清人心,看透局勢,採集宋朝兩位大詩人:蘇軾,王安石詩作中經典名句成對聯一副告知大家: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婉言謝絕了那些各懷心思的同僚,同時向朝廷交出了30萬湘軍軍權,無形中不僅消除了慈禧對他的戒備,還得到了恩賜,因此曾國藩也成為唯一一個在政治生涯中平安終老的人。

無愧於心不忘形

曾國藩的所有書籍都值得一讀,真正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官場,家規,馭人,他都幾乎滴水不漏的到位,我經常品讀曾老的作品,他告訴我們做人不是自己把自己虛假的捧的高高在上,而是要努力把自己真實的活的高高在上,別人願意敬仰你,這其中包括:人品,德行,道義,學識,能力,智謀,缺一不可。

無愧於心不忘形


行文至此,看看時間已是次日凌晨3點多了,倦意襲來,我決定擱筆歇息,最後想用一句花結尾:以一顆樹的承受,沉默做自己;以一朵花開的香豔,柔美待別人。

無愧於心不忘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