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民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就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认为通过观察小朋友的行为举动,能基本判断孩子以后的人生格局。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靠不靠谱呢?神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苟同!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先说两个神逗看到的例子。

第一个,主人公这里统称A君。A君是神逗小时候的玩伴,因为是邻居,年龄也就相差1岁上下,所以,从小就在一起玩。他们家生活条件比较一般,但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里虽然没有钱,但拼命的挣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兄弟俩也很懂事,行为中规中矩,看起来很有"教养",可能天资有限,非常努力,但成绩却不是很好。性格偏于内向,但很自制。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经过他们父母的努力,终于在A君11岁的时候,他家花了大部分积蓄,买了房子,搬了家。可是,不幸的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搬家后的第一年,他妈妈精神方面出了问题,疯了,当年就病逝了。第二年,他父亲查出肝癌晚期,同年也撒手人寰,他们家新买的别人住了几十年的"好风水"的房子居然还塌了!至此,神逗就失去A君两兄弟的音信,听我母亲说是去投奔他舅舅。

多年后的相逢,是在2018年冬天,神逗去厦门出差,因为一直跟一个老乡有联系,就顺路去看看。我们吃饭的时候,聊到了小时候的一些同学,这时候这个老乡说,A君就在这边,还没多远,几分钟就到了,他就电话叫A君过来。对于跟他见面,我还是非常期待的,毕竟儿时一起有过无限欢乐的时光。几分钟后,A君就过来了。没有我意料中的热情场面,A君显得更"沉默"了。相处半个多小时他没说过几句话。我了解到,其实他现在过得还不错,娶了老婆生了女儿,座驾也是配置不错的大奔。中途他因为有事便离开了,没有要跟我留联系方式,也没说别的告别的话。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农村出来的穷孩子,混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很好的了,何况,他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另外一个故事,这里统称B君,B君的大伯因为是聋哑人,一直没有成家,家里的农活都能做,所以,B君的爸爸可以外出打工挣钱,每年都有非常不错的收入。相对来说,他们家的条件是我们那块儿最好的了。但他爸爸每年只有在过年的几天是在家里的。B君在家就完全由奶奶和妈妈带。因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妈妈也管得没那么严厉。B君从小的性格就是那种开朗大方、热心活泼、自信果断的人,在所有的亲戚朋友面前都是大家口中的"将来会有出息"的孩子。但是,由于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缺乏管教,B君慢慢的就交上了"坏"朋友,变得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了,他妈妈没有办法,只能是缩减他的零花钱,以至于初中2年级的时候他就参与了一次抢劫,跟一群混混拦路抢了过路的司机,8个人一共抢了28块钱,被劳教了半年。出来后,这么多年也没干什么正事,跟一群狐朋狗友屡屡犯事儿,监狱那种地方,短短的10年,他已经是7进6出了!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这些都是真人真事,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很多的家长、老人喜欢说"3岁看小,7岁看老",遇到看起来懂事的宝宝,就各种夸奖,对方家长也喜欢听,孩子也喜欢听,所以皆大欢喜嘛!

那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科学呢?

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看到,A君如果家里没有发生什么灾难,可能,他现在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他小时候的所有表现,都只表明,他将来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他人生最需要监督教育的年龄,失去了双亲,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会有这种遭遇吧? 但是,他在挫折中成长了,他变得坚强,有恒心,虽然性格上的缺陷一辈子也弥补不了,但起码他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了。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能靠自己!这为何就不能算是一种成功呢?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B君,从小家庭条件不错,也是那种大家都真真认可的"好小子",相对来说,他有一个算是很好的成长环境了,有零花钱花,有妈妈、奶奶的疼爱,有亲戚朋友的吹捧。大家都会想,这孩子自己又聪明活泼、有自信、坚强、还不矫情,而且还有很强的领导欲,也是所谓的"孩子王",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肯定会很有出息吧?这毕竟都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努力培养的目标。但事实呢?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我不否认"3岁看小,7岁看老"有一定的道理,我的观点是,后天教育才是左右孩子一生格局的关键。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活泼的、可爱的、正能量的。只是有些孩子的天性被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所掩埋了。很多孩子是为了被夸奖才做哪些会被夸奖的事情。其实做父母的更应该关注,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表现,而不是人前的表现。是人就会有虚荣心,3岁的孩子也不例外!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要明白这些道理:

首先,我们做家长的格局要大一点,父母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格局。就如同鲨鱼养在鱼缸里,它就永远长不大一样的道理。


其次,应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当人们的技能实力相当,有更深层次思想的人才有更高的境界,才是他能优于他人的地方。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我们时常在电视里看到,古代的教书先生教孩子摇头晃脑地背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我们都会想到,这种教育实在是太次了。但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答案塞进孩子的脑袋里,让他更快的掌握,不给他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机会。可是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融会贯通,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家长只是把知识"复制"然后 "粘贴"到孩子的脑海中。其实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完全可以碾压孩子带来的好处。孩子只有自己有思考能力,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才会真正的有动力,才会学得好。

家长也一样,只有明白了,怎么教?教什么?才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


再者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我们看到新闻上,关于"神童"的报道其实也不少,但慢慢的也就销声敛迹了,真正获得成功的,也都是有正确的良好的教育方式。

就算是古代,也有这样的人。我们所知晓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被称为"神童"的方仲永到他20岁的时候已经是"泯然众人矣",可悲,可叹!(王安石—《伤仲永》)

很多家长,在孩子4岁、5岁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说要不要给孩子报班什么的,我想说,如果孩子有兴趣,又有那个时间,是可以报的,毕竟艺多不压身嘛。但如果我们盲目地去追求这些,认为孩子越早学越好,学的东西越多越好,这就不好了,这样未必就能让孩子成才,反而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3岁看小,7岁看老”?OUT啦!浴缸里养不出大鲨鱼

也有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到初中就不行了,到高中更是更不上了。其实每个阶段的学习是不一样的。简单点说,小学的教育,是"照葫芦画葫芦"。孩子只需要记住该记住的,基本上成绩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初中的教育,是"照葫芦画瓢",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了,起码能举一反三。高中的教育就不是照葫芦画瓢能解决得了,他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能自我检测、自我提升才能有好的成绩。

如果您是家长,或者是以后要成为家长,你会怎么对孩子做正确的教育呢?

你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走入这样的误区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